天天刷题,各种补习班,孩子厌学怎么办——学习的格局之普通家长的误
高晓松说,这本书不是0到1的突破秘籍,而是3到8的修炼手册。
静洁说,作为父母,我们要用智慧和格局为世界养育孩子。
要把孩子培养成“优等生”,只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是远远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从内心形成清晰的学习目标,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劣势,能够通过自我驱动来持续学习、自我校准目标,成为一个终生热爱学习的强者。
这本书有高晓松、王芳、俞敏洪做序,又被樊登推荐,到底有没有那么好呢,事实上,我翻开书几分钟后已经被彻底征服了。这是一本值得所有想培养“优等生”的父母们仔细研读的书。
今天读了第1章:差生陷阱,就是告诉我们很多家长都在做的事其实恰恰是很不高效的,不要盲目学习别人在干什么,父母们要先学会成为优秀的父母。
一、反反复复刷题有用吗,一万小时理论到底该怎么用
看起来是在努力学习,其实已经在“低水平勤奋”中越陷越深了。这是你家孩子的写照吗?
你有没有一套套的给孩子刷试题,周末奔波于各种补习班、兴趣班之间。
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筹,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有了这句话支撑,很多家长就开始把这个概念应用到孩子学习上,要刷题,要上补习班,要努力……
其实“一万个小时”是有三个前提的,第一,一定要正确理解和掌握关于某项学习所需要的的正确方法和步骤;第二,联系过程一定要不断突破自我;第三,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孩子的兴趣。
第一和第二还有办法,但是第三个孩子没兴趣该怎么办?
作者这里提到了学习三区理论,我必须要上一个图以显示这个理论的重要性。
最内层是舒适区,在这个区域反复刷题,就是一种无用的勤奋,反而能够让孩子对学习失去满足感,成就感和趣味感,再也不想学习。
最外层是恐慌区,这是比舒适区更加恐怖的区域,提前学习超难的内容,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心,厌学,甚至自暴自弃。
最好的就是中间的学习区,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孩子不断的学习、进步,这样孩子才会学得有目标、有兴趣。
这个理论适合于所有学科的学习,孩子的学习内容有15%是新学的,85%是已经会的内容。这是一个最完美的搭配,让孩子以这样的速度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会让孩子获得学习的“心流”体验,获得极高的学习效率。
孩子生来是爱学习的,家长一定要对这一点有信心,孩子的学习是有科学规律的,父母要不断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带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二、为什么上课认真听,成绩还是不够好,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最高效
认真听课,好好读书,是我们传统的好学生的典型描述语。但事实上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这竟然是一种最低效,知识留存率最低的学习手段。
体验式学习法和行动式学习法才是高效学习的方法。从学习金字塔上我们看到教授给别人是知识留存率最高的方法。
所以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孩子有机会通过各种途径主动学习知识,并且通过教授或者分享的方式巩固知识。
作者举了小儿子谭响学习《长恨歌》的例子,从王安忆的《长恨歌》读到白居易的《长恨歌》,唐诗和海派文化全都趁机在孩子的教育中登场,也着实让妈妈“显摆”了一回文化功底。我们普通父母可能没那么多知识压箱底,但现学现卖不是更容易实操吗?
多跟孩子聊聊天,让孩子告诉你她学的内容,给她提供一个讲授给别人的机会。
记住,分享可以让你记得更多,不要只是看着孩子写作业了,给孩子机会拓展更多学习方式,让学习更有趣。
三、孩子犯错,妈妈就受不了,但是孩子不犯错可能吗?
作为年幼的孩子,不犯错是不可能的,可是许多父母却总是忘记这句话。
他们总想去纠正孩子,甚至打骂孩子好让孩子记住所犯的错误以后不要再犯,以至于在心理绷紧一根弦,唯恐孩子犯错,似乎孩子犯错就是父母不称职的公开宣言。
作者的观点是“让孩子在错误里多呆一会儿。”
作者提到“有效犯错”和“无效成功”,如果老师布置一个作业打一个模型塔,有的孩子从网上搜索,很快就搭出了完美的塔;有的孩子完全依靠自己,搭出独一无二的作品。后者很可能是有瑕疵的,也大概率会时间更长。那对于旁观者来说,这个过程那个孩子收获更多呢?
前者自己思考有限,虽然看似成功,却是无效成功;而后者就算是得分不是很高,确是有效的失败。那聪明的家长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前者还是后者呢?
学习成绩和考试也是一样。无需太在意一时的分数高低。
家长一定要有容错机制,孩子犯了错,跟孩子一起分析是有效还是无效,让孩子形成终身成长的思维方式。
四、不看着就不做作业,不学习,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自驱力
很多家长会说,每天看着孩子写作业实在是太头疼了,但是不看着他就不知道写。
作者在书里提到自主学习的三大步,让孩子学有目标,找到孩子的驱动力,写作业实是小事。
OKR目标管理内容有点多,下次再专门写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