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认知自我
如果现在有人让你画自画像,凭借你的想象,你能画出来吗?
或者说你画出来了,但是画的一定是真实的那个你吗?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不得不提一个人,伟大的画家—梵高,他一生花了90多幅自画像,如果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每一幅自画像是他,但又不是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因为每一幅画像都包含着他当时的一种情绪,通过他的每一幅画像,我们都感受到他当时的情绪状态,如痛苦、恐惧、自我怀疑、精神折磨,所以画像是他也不是全部的他。
再聊聊我们自己,请翻开我们的手机相册,看一看我们留在手机里的照片和我们本身的长相相同吗?
我们留下基本上是符合大众审美的美照,是美化后的样子。
认知自己长相都如此困难,那我们想知道真实的自我那得有多难呀!
如何认识真实的自我,历史上有给我们一些答案,李世民与魏征的君臣佳话,“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个是认识自我的一个靠谱的方法吗?
假设身边的所有人歌功颂德,阿谀奉承,那我们以他们为镜还有意义吗?
看到这里我们需要了解一个现代心理学的理论概念—“镜中自我”,它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
举个例子,你参加一个训练营,由于你表现优秀,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同学们都发自内心认可和告诉你,你是天才和学霸,那你真的就可以认为自己是天才和学霸吗?
或许很多同学看到这里会说,我知道我自己是啥水平?那你如何保证自己的认识的那个你就是正确的呢?
妄自菲薄和盲目自大也是一个性质的。
他人眼中的我与我观察的我,那个才是真的我?
或许很多同学会说,找到真正的我有那么重要吗?
回答问题前,假设你从小就是他人眼中的学霸和天才,考入清华大学少年班,在高手如云的环境中,每一次的成绩都是倒数,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自我认识,在面对不断地打击,你是否还能坚守学习的初心呢?拥有一个真实的自我认知是我们面对各种境遇的有效武器。
就好比现在,以我当前的哲学观和逻辑能力去分析如此宏大的课题在外人眼里真的有点自不量力,我也知道我自己是什么认知水平,但是超越两者的自我认知告诉我,面对一个难以攀爬的山峰,首先考虑的不是你的技术过不过关,而是你是否有胆量去挑战它。不受外界影响,不受自我束缚,行随心动,我就是想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