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与环境的关系——阳明课程第一篇

2022-05-17  本文已影响0人  兰海粟

    人,生而生于这片大地,也注定要在这片大地上无论欢快和悲哀的生存和成长,这仿佛是任何人类的的诅咒和宿命,让人们不可能超然于环境和集体之外,必须面对社会和自然的一切。而在这种情况之下,到底如何与环境更为良好的互动,便成为了一个非常探讨的价值与意义的话题了。

    既然人生于环境,又存在在环境之中,不如就彻底将自己的一切融入环境,成为环境的密不可分的一分子,不就可以彻底放弃人与环境间的间隔关系,顺带地将人与环境问题解决了吗?

    确确实实,如果每个个人都能融入进环境之中,彻底成为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几乎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所谓的再无纷争,再无私心的完美平衡的世界或许就将成功出现。但先不论建构社会所需有的科技水平,就说如果人完全没有自己的小心思,没有自己的个人空间,没有自己的思想…这个世界和人类本身会变成什么样,此种想法便站不住马脚了:因为失去自己的思想就代表着一个统一的思想,失去自己的空间和特殊点代表着千遍一律,代表着完全的死板,这样的人类还能算是人吗?不能,它们只不过是一个个脑袋里装的相同的程序和密码的机器人,或者说一个个蚁穴里的机器般的工蚁。那时的人类社会和环境,也只能算作一整个写满的程序的程序版,虽然井然有序,却看不见一丝活力。

    可如果人类不能完全融入环境之中,必须保有自己的思想空间和个人属性,又同样也不能完全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像一个活死人一般不问世间的任何事,就像某些时候的我比较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从而忘记与集体交流,空生出许多误会。人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就变得极其困难了,不过在这一点上,明朝时代儒学大师王阳明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发和思考。

    王阳明出生在一个有着许多做官历史的书生世家里,就连他的父亲也是当朝的状元。因此,他从小就结束了儒学的许多经典,以至于过目能颂,出口成章。但王阳明有一点较为与众不同,他并不认为学这些四书五经什么的是为了将来考取功名当个大官,反而认为其是让人成为圣人的学问,加上其在个性中的桀骜不驯,所以同样在很小的时候就立下了一个标新立异的志向:我要当圣人。在当时这是一个多么不切实际的想法呀!为此,他的父亲和各种亲朋好友都投送了许多质疑,这些质疑甚至曾一度让王阳明有一些苦恼和烦闷,但王阳明依旧在心底最深处坚守着自己最初的理想抱负,甚至为此积极入仕,渴望像一个圣人那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十几岁那年,抱着心中的一腔热血和成为圣人的心的王阳明如愿以全国第10名的位置考上了进士,顺利进入官场,但当时的明朝却实则是一滩废水,上到皇帝好吃懒做听信谗言,下到皇帝手底下的宦官飞扬跋扈,仗势欺人。朝中仅有的几位敢说真话的大臣也都被杀的杀,贬的贬。此种状况,显然与王阳明的治国之理念以及心中之坚守完全违背,那么对此,王阳明究竟应该怎样做呢?是选择暂且退缩一下,在官场中积蓄点力量。还是坚持自己心中所想,大胆说出真话?

      对于任何一个普通人来说,最好的选择无疑都是第一个,毕竟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退一步就退一步吗!退一步,海阔天空啊!然而王阳明要成为的是什么?人家要成为的是圣人呀!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对于王阳明,难道就随随便便遇到一点险恶就像险恶屈服,这是最终被驱散了本心吗?因此,无论从心底的态度又或者想成为圣人的立志上来讲,王阳明都不可能退,简直义之当为。于是乎,他写了一篇用词委婉,表达的意义却异常明确的奏书送到了朝廷。

    但没有任何悬念的,当时的皇上看见这篇奏章之后非常生气,旁边的宦官一看奏疏内容也是立刻开始添油加醋,在这双重打击之下,等待着王阳明的是众目睽睽之下的40庭杖和锦衣卫的大牢,好不容易九死一生之后,又被发配到当时荒无人烟的贵州。种种经历让王阳明打心底里“困”,不因为那些肉体上的痛苦,而因为他发现,这个世道没有任何能够成就圣贤的路。

      真的没有任何路吗?要成为一个圣人需要做到什么?建功立业治国平天下当然是一个方面,但另外一方面,也是最最重要的一方面,则本应该是人类心里那颗活泼泼的激发到最大化的仁心,只有这颗仁心,才是圣贤之所为圣贤的关键,在此之后,才是将这颗仁心外推,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这一点,王阳明也意识到了。

      至此,就在一瞬间,一切都恍然大悟,几千年来的孔孟之道真正获得了传承,王阳明终于脱离了朱熹那一套过于偏向外在的儒学,领略到了孔子所说的“心”进而发扬光大,思考出了自己的心即理,知行合一等思想,以及致良知的过程。这让他在往后的几十年生涯中见识一下他的思考,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并将心中的光亮传给了他人,承接了中华文化之心火,成为了当时茫茫黑夜里的一盏明亮的夜灯。他终于意识到,环境确确实实会影响到个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也是最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但环境或许能够影响个人,就像他早年被他的家族环境所影响,在入朝为官的时期被当时的宦官所影响,人类却不能满足于单纯被环境影响,而也应该去尝试利用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将尘封在心里的光芒开发出来,去推己及人,去成人,成物,成就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这样,环境与个人之间形成一种生生不息,回还往复,互相影响和互相改变的循环,与天地万物中的生生不息,创生万物相互应,实现天道人道相统一,持续这种情况,直到每个人都能将自己心中或大或小的火苗映射,也许大同世界也就真正降临了。

      那么,人与环境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呢?这并没有一个非常固定的答案,但起码在王阳明的一生里,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出这许许多多条路中的一种,并且也许在某一天,我们也能够真正走在这一条路上,创造出更多的道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