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简居教育徐水年会

一课七讲三改,妙在这一问

2017-09-21  本文已影响54人  我本为旭

《梅花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题梅花魂的含义

4.作者是通过哪几件事情表达这种情感

5.体会作者为什么要用倒叙这种方式叙述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来自内蒙古自治区东胜区纺织苑小学我的名字叫孙本旭。

因为今天在这里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能让在座的每一位学生一一的进行自我介绍了,那么你们看看这样行不行,今天所有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请你们先自报家门,然后再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行吗?如果你想让老师记住你,就请你多举手,回答问题。

今天的第一个问题,请你们用举手的方式告诉老师就可以,回家预习过课文的学生请举手。

老师想问问你,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选择2-3人回答)

看来每个同学通过预习所学到的东西的是不一样的。

那么老师想问问你通过预习你有没有提出什么问题。

同学们你们真的了不起,这篇课文老师已经上了六遍了,但是老师对这篇课文还是有许多不懂的地方,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研究这篇课文里的问题。

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来读课题。

魂字有几层意思

梅花魂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学完这节课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请再次快速的默读课文,概括一下这篇课文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作者通过这几件事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几件事,并且将小标题写在黑板上。

2.同学们这几件事情中有没有让你感觉到奇怪的地方。

捉住课文中几处奇怪的地方,难道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仔细体会“读诗落泪”这件事深入体会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情感

同学们在这一段中除了你们说的这几点之外,你还有没有体会到其他的

比如说这句话:“”

外祖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他一遍又一遍的教莺儿读唐诗宋词也能体会到外祖父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4.“外祖父珍爱墨梅图”要想弄清楚这个奇怪之处,我们必须要读懂第几段。

那我们一起来细细的读一读这一段。

5.找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下这一段,注意现在你是外祖父,我们其他人都是莺儿讲话,外祖父你要注意你对我们讲话的语气,莺儿我们也要认真的听。

外祖父你还能不能再语重心长,再心平气和的读一遍

6.莺儿你有没有听这梅花的不一样地方

朗读指导

请你读出梅花那种不畏严寒的铮铮铁骨

请你读出梅花冰雪中的独树一致的秀丽

我们大家一起来读

7.可见这梅花和旁的花是真的不一样。

8.同学们外祖父由梅花想到了什么?

9.可见这梅花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许。

10.同学们明白外祖父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许,我们就读懂了外祖父思念祖国的原因,现在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再也无法回到自己的祖国,所以和莺儿临别前他将自己最宝贵的墨梅图要送给莺儿,这是因为什么?

1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可见课文的字里行间都流动着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12.现在我们再看课题梅花魂你是否知道了其中的含义

三、文章的章法

孩子们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这篇文章在叙述和表达上的特点。

13.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往学习的叙述顺序不同,不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而是

14.这样的叙述方式我们叫作倒叙

15.作者为什么要采用倒叙的这种方式呢

16.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的第一段

作者运用倒叙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篇就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让我们看到作者并没有忘记外祖父的教导。

17.最后我们再回看这篇文中围绕这一个外祖父思念祖国这一个中心写了五件事,这五件事情的关系如何,如果我去掉一件行不行?这几件事情都是环环相扣,一脉相承,缺少一件,情感就断了。

18.课文学习到这里我们的课也要结束了,向外祖父这样的人还有许许多多,他们离开祖国就再也没有回到过祖国的,诗人余光中就是这样一位诗人,她将自己对祖国的眷恋写入了诗歌中。最后我想和你们一起朗读这首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