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创作灵感:美国教会强制底层人员做奴工

2020-01-10  本文已影响0人  德意志第二帝国

昨夜在B站看观视频工作室的《睡前消息》,其中说到去年一则旧闻,我把内容稍微整理了一下,大概是说:

美国某个小教会招揽吸毒者、流浪汉等社会边缘人员加入,将这些人当成免费的奴工,男的在加州偏僻的农庄里种地干活,女的去街上发宣传单募集资金。

教会将没收奴工的身份证件,斩断其过去的社会关系网络,同时不会让新招揽的人立刻和其他奴工接触,而是等要先进行隔离,以免其带入“多余”的外界信息,待通过一个月所谓神学的洗脑,再强迫其每天去工作九个钟头。

不过这样的案件没在美国引起太大反响,因为那些流浪者、吸毒者本来就没有生活来源,居无定所、疾病缠身,社会保障也不够。这些是资本主义经济和科技高度发展之后,无法被吸纳的就业人口,如不进行管理,只能自生自灭。而教会虽然强迫他们做奴工,却会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每天也有宗教生活,规律作息,早上5点半起,晚上10点准时熄灯,反而有利于健康。

19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还盛行奴隶制,南方奴隶主给奴隶制辩护称,自己会在意一个昂贵黑奴的生命,但北方工厂主不会在乎工人得职业病。不过由于快速工业化需要大量劳动人口,所以南北双方为争夺劳动力而爆发战争。

奴工本身没有工作积极性,劳动效率低下,但奴工庄园却在当今美国还能存在,还能有竞争力,起码不会亏本,说明周围经济组织竞争力实在不怎么样。如果企业劳动效率高,是不会容忍这部分劳动力被如此“浪费”的。

美国社会分裂程度严重,其凭借三四千万人口在军事、科技、金融等方面拥有全球最强的竞争力;另外2亿人口竞争力马马虎虎,纪录片《美国工厂》中呈现的美国工人比第三世界的强不了多少。剩下还有几千万人口被主流社会抛弃,沦落在底层的“垃圾堆”,教会认为他们是“可回收垃圾”,打着宗教救助的名义绑架过来免费使用,在很多美国人眼里这反而是一种善举。

在中国也有类似事件——残障人士和彝族落后地区民众被黑心商人当作奴工。

以上便是《睡前消息》大致内容。

奴工庄园的故事很容易制造冲突的:主角出于某些原因(受骗上当或潜伏暗访)来到庄园,身心备受折磨,而一个人要逃出去几乎不可能,却始终没有放弃逃跑的信念。

主角会和其他奴工交流,进而说服一部分人暗地里联合起来筹划逃跑方案。奴工当中可能有人认为外界才是地狱,庄园里的日子起码过得下去,有人可能因为一己之私或恐惧而背叛主角,造成逃跑计划受到挫折甚至流产。同时还要躲开警卫们的耳目。

主角和同伴避开庄园的警卫系统,躲过紧随而来的追杀,期间应该还有厮杀搏斗,最终逃脱生天。

这等故事流程可以出现在古代、近代、现代、未来,可以发生在地球、外星、异世界,不一而足。

《睡前消息》提供的内容特点在于,给出奴工庄园存在的社会背景。将这些背景代入创作的故事中,借由故事人物或者旁白表达出来,无疑能够拓展写作内容,并且提高情节的深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