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三十岁了,就别整天喝心灵鸡汤了!
1.
大A是我的同学,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技术工种。他是个很要强的人,话不多,工作起来却非常拼。
入职不到一年,大A就成了部门的业务骨干,领导似乎也很器重他,总是把一些看起来“紧急”、“重要”、“又紧急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
所以,大A平时总是早出晚归,节假日也经常加班。工作拼,绩效自然就上去了。几年绩效考核,他都名列前茅。
同学聚会时,大A自嘲说:“我就像一头被蒙上了眼睛的毛驴,就是拉磨,拉磨,拉到死为止。”
但私下里,大A颇有些得意的。
他入职的时候,整个行业还可以,工资收入比其他同学高一大块。领导也几次暗示大A,继续努力,这么干下去,很快就会获得升职。
但一晃十年过去了,大A由20多岁的精瘦小伙子变成了30多岁的发福中年人。小鲜肉变成了老腊肉,不但没升职,受困于行业前景,工资还下滑了。
而和他同一批进单位,甚至晚点进单位的人,业绩虽然比他差,却一点一点地爬了上去。
又一次同学聚会,大A几杯老酒下肚,怨气冲天。
他说,现在才知道什么叫“精英逆淘汰”,在自己单位,最重要的并不是业绩,而是背景、人缘、和领导的关系……
“我多年的努力,没有一个人记在心里,都给别人的嫁衣了。”说到这,挺大个老爷们竟当众落泪了。
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默默无言。
我说话比较直接,劝他说:“既然不得意,不如早点换个地方。”
大A擦了擦眼泪:“人活着一辈子,不就是‘坚持’两个字么?我要继续努力,让他们看看!”
于是,大A继续努力着,时不时在朋友圈中发点鸡汤文,不知道是在鼓励自己,还是发给别人看。
2.
一般文章写到这里,都是要笔锋一转,煲点鸡汤的。
“生活,不是等暴风雨过去,而是学会在风雨中跳舞”;
“人生这条路上,只有奋斗才能给自己安全感”;
“没什么正确的选择,我们要做的,是让自己的选择变得正确”;
……
如此,没什么正确和错误,暖心又正能量,大家都爱看。
做鸡汤的人太多了,我就不掺和了——而且,一年又过去了,大A还在蒙着眼睛拉磨,继续颓势,故事硬做成鸡汤,也是馊的。
我更愿意从一个思维框架来看待大A的问题。
很多时候,生活是要作出选择的,我们常用“轻重缓急”这四个字来概括这些选择。
下面这个思维模型叫“艾森豪威尔矩阵”,因为艾森豪威尔曾说过一句话:“最紧迫的决策通常都不是最重要的。”
我想说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就像《动物庄园》中的大马“boxer”,无论遇到任何疑惑,都用“我要加倍努力”来麻痹自己。
我们只顾埋头赶路,却没有抬头看路。我们常说“要坚持”,但真相是:必须做出正确选择,然后才能谈到坚持。
在我看来,大A的努力,很大程度上都白费了。
大A业绩冲得很高,但他和同事处好关系了吗?要知道,大A工作的单位,可是有一项制度叫“民主测评”的!这项制度,想卡掉你的时候,是一票否觉的!
大A捧领导臭脚、给领导送礼了吗?大A的单位,是个极其传统的事业单位,顽固保守+官僚主义,大家都懂——提拔与否,业绩的表现是重要,但远没有大A想象中的重要。
大A努力工作,但个人真的进步么?大A的单位,生产力从来没有提高过,所有的工作都是靠经验和熟练程度来完成的。
我觉得这是他最大的错误。工作十年,他最多是个熟练工种,并没有学到多少东西。如果真离开这个单位,他会看到与同业者的真正差距。
按照上面那个思维框架,简单思考一下,我们就能得出两个结论:
想继续在单位混下去,拍领导马屁、和同事处好关系,对大A来说紧急且重要;想离开单位,赶紧学习充电,才是他的核心目标。
继续冲业绩,是最差的选择。
如果你已经读到这里,不妨想想自己身处的职场。
你会发现,真正的职场高手,都是职场闲人。并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他们从不瞎忙——他们举重若轻,只关注核心目标。
而忙人呢?越忙事情越多,到头来瞎忙一气,都帮别人做嫁衣了。
3.
成功者各有各的不同,失败者却都是相同的——不反思,不学习。
像大A这样,鸡汤文看再多也没用,因为鸡汤文只管打气,却不会教你分析现状和寻找原因。
他很有可能陷入“失败——打气——再失败——再打气”的循环中,直到真明白过来。
思维模型当然不止上面说的那一个。有很多书,有很多文,有很多角度,只要认真读一读,稍微动动脑,都能对自己现状有个大概的认识——当然,成不成功,是另外一回事。
为什么非得沉醉在鸡汤中,等着淹死呢?
我不是说鸡汤不能看。我20岁时,就特别爱看当时的两个鸡汤文集大成者——《读者》和《青年文摘》。
我只是想说,如果我们还20岁,甚至25岁,我们仍可以凭本能和冲动生活,反正有大把的时间试错。
但当我们30岁、35岁时,还不肯学习和反思,还要靠碰运气活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