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西瓜的味道

2019-06-16  本文已影响0人  小小石HHC

我的家乡坐落于昌源河畔,村东大片的土地是曾经昌源河在治理后才被先民开垦种田的。这里,有优质的土地和优质的水文状况(井水甘甜),半沙性化的地理环境很适合种植西瓜。

晨曦下的昌源河(村东)

从我记忆起,家乡的土地上就多种各种瓜果,有叫“黑蛋”的锥形香瓜,个大肉厚,墨绿色的表皮裹着金黄色的果肉,咬一口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都能感觉到它的香;还有红甜瓜,菜瓜,再就是这个超重量级的大西瓜,曾有人俏皮地种点黄瓤的西瓜,让我在回忆中增添了些许美好元素。那时每一种瓜都是纯天然的,品着香甜,食后满腹芳香。

家乡西瓜的味道

农事谚语讲“谷雨前后,埯瓜点豆”,而随着社会在高速发展,也推动着现代农业各种科技手段的革新运用,早已挣脱了这种说法。家乡的瓜农们在种植西瓜方面,不忘自身农耕文化传承的同时,也结合现代科技深入实践,为自己谋得丰收而践行着。

年前深耕土地 施入腐熟的农家肥

早在年前大地封冻之前,瓜农就会把计划要种的西瓜地深耕再用垄背机把垄背做好,让垄沟内的土壤好好的晒上一个冬天,以增加土壤的成熟度。与此同时,还会蓄存堆积大量的牲畜糞肥,等腐熟以后运至垄沟内,进而减少使用化肥量,避免土地肥力下降。一般以猪粪为首选,听说猪粪的肥效较清凉,又能使西瓜瓤变得更红艳,不知有没有科学性?当然其他畜粪也杠杠滴。

瓜农们估算着日子,提前半月二十天就要把种西瓜需要的人叮嘱好了,一般用的都是有种瓜经验的街坊。到了四月份初,人们便开始忙活上了,等地里垄沟内平整好后,就开始铺第一道保温地膜了,虽然没有像电视上演的那样有专业的铺膜机,但聪明的瓜农去学会了“照猫画虎”,做个简易机械,以减轻人力。地膜铺好后,还要把架拱膜(拱膜是用来第二道保温的)的扁竹也扎好,然后饮沟(垄沟内浇水)。

地膜覆盖 栽种前浇水后 开始栽种 栽种工具小尖铲 植苗 植苗

在天气晴好时,浇水三天后就可以栽种瓜苗了。对照从前,以前种西瓜时大都是买好西瓜籽用水浸泡20小时后,拿到地里去种,在周期上要比现在栽植的瓜苗略长一些,现在有了育苗基地,不但能时间提前,还可以直接给你嫁接好,以达到西瓜生长某种更好的要求。

在栽种瓜苗的前天下午,瓜农会联系好育苗基地,从暖棚中取回西瓜苗。第二天一大清早,便会将瓜苗运至地头,逐渐,已联系好帮忙的众人也陆续赶到,估计八点钟左右吧。这其中有些人已经在自家地里干了两个小时的农活了,但又必须给抽出时间来帮忙,这是典型的“能者多劳”型。

开始栽种了,大家各领任务,分工合作。搬运工将箱箱秧苗搬进地里,有人负责取苗摆放,已定好株距,一个窟窿眼一颗,拿瓜铲栽苗的一般都是老手,深浅适宜,压土时也不损伤瓜苗,且麻利快捷。再往后面的就是根部培土,以保证根部土壤的墒情有足够的水分。

再后就是有人专门覆盖拱膜,全手工操作,不过也是贼快,每组有六人,前面两人负责把地膜展开,中间两人迅速跟进,用铁锹铲土左右点压住地膜,后面两人负责埋两点之间的那部分空余。大伙儿一边干活,嘴也闲不停的闲扯说笑,到地头了,喝口水,点上支主人特供的“雲”牌烟过过烟瘾,顺便偷懒一下,当然一直歇着活就干不完了。还有两个人是负责浇水的,如果地不平,那浇起来可就费姥姥劲了,容易跑水。

蹲不下就弯腰干 穿厚衣服,早晨还有点冷 东北的老姐抽支烟 家乡西瓜的味道

这种众人一起干活的情景好像一下回到了大集体时代,向往曾经那些淳朴的人心、自然天成的果实,然而只能是短暂的回味后却又得回到现实中来。大伙儿在你言我语的欢声笑语中,似乎干的忘记了身体的累,或是累了也咬牙强顶着怕别人说是低能儿。各组陆续完工,人们也陆续撤离,最后只剩下浇地的主人家还在地里“围追堵截”,一直忙到夕阳落山还未完。

栽完浇水中 夕阳西下天渐黑

栽种好之后,这就算是告一段落了。

小瓜苗在拱棚内享受着温暖,要经历回秧的过程。瓜农们只是每天去检查一下有没有被大风掀起的地膜,好及时遮补而不至于冻坏秧苗。而今年春季的天气格外的诡异,冷热交替频繁,让瓜苗没等像往常一样正常生长,损毁了不少,害得瓜农隔三差五补栽。

家乡西瓜的味道

回秧后瓜苗在拱膜的保温下快速成长,长到快顶棚时,就要小放风,就是隔一段距离支撑开一个小口,让里外的空气相通形成半对流,以准备适应新的温差环境。

小放风 落棚后

再过几天便可“落棚”了,就是彻底把拱膜去掉,以免出现烤苗现象。拱膜被掀到一侧,正好覆盖在裸露的土壤上面,然后用土压实盖好,抗旱又不长草,一举两得。

落棚之后就得赶紧第一波打掐西瓜,当地老农形象地称为“抠犊子(屁股)”,具体是把从根部枝生出来的瓜蔓条掐去多余的,保留三条为好,一主两侧,这是个急活,种的面积多了就得花钱雇人来做,要不多余的瓜蔓会白白地消耗水分和养分,不利于主蔓生长。留下的三条瓜蔓以后还会长出侧枝的,来帮助完成更多的光合作用。

抠完屁股之后紧接着施肥、浇水。灌溉过的瓜田,在高温的区驱动下,绿色的瓜蔓疯长,一夜之间可以长长十几二十厘米。浇水后各种小草也跟着起哄,加油生长着,瓜田里是不能用除草剂的,需要用锄头把小草们干掉,不给它长大的机会。

家乡西瓜的味道 家乡西瓜的味道

瓜蔓从根部不听话的360度乱窜,需要整理摆正让其向一个方向延伸。这儿轻描淡写一句话,但瓜农们的工作量却特别大,每天起早贪黑,把身体一叠三折蹲在地里,有时调整姿势还得跪爬着干,扣一顶破帽遮一遮炎炎烈日,时不时还得给身体补充点水分。有智能手机的累了时也会停下来掏出来上下左右扒拉扒拉,检查一下微信或看个抖音,也算是忙里偷闲自我调节吧!

捋顺后的瓜蔓 累了歇会 寻找摘掉早坐的西瓜

西瓜坐果一般会选择在主瓜蔓有十二三片叶子之后,因为需要生成足够多的光合作用才能让小瓜瓜“吃饱饭”。坐果离根部近的瓜会被全部摘掉,以保证在最合适的部位结果。

每一步都牢牢掌握在瓜农手中,等西瓜坐好果以后才给浇水,要不浇早了全长瓜蔓了,按都按不住。听瓜农讲,西瓜在坐果以后,早晨在地头看上去没有往起飙的瓜蔓头,老老实实爬着,因为营养都集中汇聚到西瓜里头了。

空气很好哦

对病虫害也是严格的监管的,一旦发现有害势头便立即采取对症施药措施。

入夏后的气温越来越高,西瓜也越长越快,每天贪婪的吸收着营养。按一般的西瓜品种生长周期为30天左右,科学的说西瓜的成熟是它累积到一定量的积温。西瓜每长一天,瓜农的心情便更喜悦一分,憧憬着将是个大丰收,能赶上个好行情。

家乡西瓜的味道 家乡西瓜的味道

出于对美味的诱惑,总有人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狂乱,趁夜色像那些不会说人话的一样,到瓜田中去搞事,如果是小孩子还情可原谅,要是大人则需要补学几节道德课了。

对于投资,任何项目都是有一定风险的,种植西瓜也一样。现在是信息社会,网络联通天下,有新研发的西瓜品种就像最新潮的手机一样被人们广泛推广追捧。但也有人因此受困于西瓜长势或抗病抗旱程度不太理想,当然,粮食瓜果的丰歉与地域气候也有直接的关系。

从山东购买的最新品种

又想起我们小时候吃西瓜的情景,切开一颗西瓜后,捧着端着去阴凉处享受,必须细嚼慢咽感受那个味道的美,往往一颗西瓜好几张嘴来瓜分,吃不过瘾,只好把瓜皮啃的白白的,吃后还得把西瓜籽籽滤在一个碗里洗洗晒干,最后用小石头砸开西瓜籽把里面的仁也吃掉才算完。有种叫“皮2”品种的西瓜,坐果时间长,瓜皮很厚,吃后瓜皮人们不舍得扔掉,就把它削皮伴凉菜或者热炒吃。这些情景在我脑中好像一部西瓜漫游记,可以说是吃在嘴里,美在心田。前些年一家西瓜种子公司还专门来我们村开了个西瓜丰产观摩会,并予以物质奖励,不论他动机如何,都脱离不了瓜农勤勤恳恳每一份汗水的付出。

家乡西瓜的味道

家乡的西瓜还是“一村一品”宣传的优势产业,但现在种植规模较往年少了许多,没有旺盛的发展势头,以前动辄可以种到三四百亩,而现下一批批的瓜农都老了,年轻人种点西瓜又不足以维持生计,情愿出去打工。瓜农们的年龄普遍到了50到70多岁之间,他们在努力续写本色勤劳,可以小富即安。

收获的时间一天天临近了,开始在地头搭蓬看守西瓜,也是瓜农们最担心的时候,每天好几回翻看着天气预报,生怕这时候来场连阴雨直接影响了西瓜的口感。各瓜头开始走进瓜田中巡查摸产,请经验老道的师傅去地里打眼西瓜的成熟度,以做到心中有数。

家乡西瓜的味道

往年常跑的西瓜贩子三天两头催问西瓜熟了没?终于长到可以卖了,一个电话瓜贩来了,他们满面春风地扑到瓜地里巡查一下瓜的个头品相,也会刁钻的割开颗他觉得没把握的瓜瞅瞅,尝尝。这时帮忙采摘西瓜的人已聚齐,大多是瓜农,他们信息资源共享,相互帮衬。

瓜贩学精了,商确好价格后在地头等待装车,眼盯着如见有太老或太嫩或品相不好的瓜会剔出来,所以这又是在考验那位割瓜者的眼力道行,这是个最关键最关键的角色。

家乡西瓜的味道 家乡西瓜的味道 家乡西瓜的味道 家乡西瓜的味道

瓜田里摆开“一字长蛇阵”,大伙接力把西瓜装上小电瓶车上往出运,一接一扔间还不忘相互耍笑顶杠,也有人偶尔失手跌破一颗,就会被调侃一通,但手中的活还得继续,瓜主心疼,心疼也木有办法,哪年不摔十几个叮当响?

所有的辛勤付出只为今天收钱时的开心一笑,在这之前心一直是绷着的,因为以前有遭遇过收获在即却血本无归的场景。

老高的外孙女开车从太原回来了,带来了好烟好酒,她要换外公的西瓜吃,外公说你这下可亏大了,她却手拍着床铺说外公的西瓜是无价的,此刻空气中漫延着隔代人爱的情愫。

刚采摘切开的西瓜

大环境下,家乡的西瓜可能不是最好吃的,但它的味道中却饱含着祖辈们对它的热衷,更含着各种乡情亲情的交织,如果哪一天村里没人种西瓜了,那家乡西瓜的味道又到哪里去找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