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五维的故事

2018-03-26  本文已影响0人  赵金星聚焦商业故事

两天课程,信息量很大,确实如陈老师所言,很烧脑,只有接受但没时间消化。第一天上午当听到后面有那么多家庭作业要做时,我是有些抗拒和排斥的,为什么不能在课堂上解决呢?两天结束后,我理解了五维团队的良苦用心。教练技术经过几十年的演进,流派技术百花齐放,但要在两天呈现显然是不可能的,但老师有希望给到我们更多干货,这样就有了后面一系列的打卡活动。陈老师有句话我印象还蛮深刻的“教练技术需要自己不断的练习实践才能慢慢领悟”。

  两天里面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个小问题,我问陈老师“信念和信仰有什么区别”,陈老师给了我一些答案,我还算接受,但没想到第二天,陈老师说昨天他对这问题的回答并不满意,所以昨晚又回去查阅了很多资料,回头发到群里,供大家参考。对于这种面对学员认真负责的态度,是我非常喜欢的。专业有时就体现在尊重专注和匠心,五维能有今天的影响力和这背后体现的专业素养密不可分。

  两天一夜,收获来源于三点:1扩大认知,对于我而言,教练领域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一些教练的知识,但陌生的是没有实践过,完全属于了解层次只在表面。但两天的培训,陈老师用各种故事和比喻来诠释五维的理念和方法,扩大了我对教练的理解,同时让我开始对这个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

2有迹可循。很少看到外面的课程有把内容设计的底层逻辑讲清楚的,更重要的不仅要告诉你他是怎么来的,还会告诉你如何达到,这对研究者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看得出这背后付出了什么。理念靠得住,工具用得出。

3结交朋友,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都是爱学习爱思考的一群人,和大家在一起有一种互相鼓励的氛围。说实话离别时,有些不舍。

教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的在日常工作中积累。要达到什么高度,我并没有设定,但随着课后的打卡练习,相信会有很大帮助。

再次感谢五维教练,再次感谢陈老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