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简读中国史》(十七)——孔子为什么经常梦到周公
第十四章 孔子为什么经常梦到周公
这一章,作者首先阐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人的道德水平和人际关系的变化。指出儒家的主张就是回到过去,确切地说就是回到西周。因为孔子非常反感春秋战国的时代变化,反感对民众的压迫加重。
最后,作者结合西方社会的发展历史,认为儒家反对权力过度扩张、强调家族自治,对于我们今天治理国家是有启发意义的。
下面我们就来细细地读吧。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主要变化是从小共同体走向大共同体。那么第二个变化是什么呢?就是人的道德水平和人际关系明显不同了。
周制的小共同体时代,每个封国本来就小,里面再分封,每个人生活的小社会中,人就更少了,可能就几百人,就像现在大的村庄。
这样的社会,诚信度一般就比较高。因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所有人都要长期反复地打交道,一旦失掉了诚信,将很难立足。所以,“诚信”成为处世的基本原则。所以,儒家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而秦始皇统一中国,进入大共同体后,中国就从血缘社会变成了“陌生人社会”。这样的社会中,欺诈越来越多,甚至亲人之间也变得冷漠了,小共同体中的脉脉温情渐渐消失了。
我们再来看看儒家。儒家提倡的就是全面复古,恢复西周的一切。所以,孔子“述而不作”,因为只是回到从前,没有新的主张,儒家已经有了系统化的经典——周代传下来“五经”,因此不需要他劳神再去写作了。
孔子只是风尘仆仆四处游说,其实就是想劝说当权者回到西周。周公就是他心中的神,能不经常梦到周公吗?
那么,孔子为什么要回到过去呢?
一方面,他非常反感春秋战国的时代变化,反感人心不古。另一方面,他反感导致对民众的压迫加重了的国家组织能力和基础能力的提高。
下面这个有名的故事也许可以为当时的时代气氛做一个注脚。
孔子经过泰山脚下,见到一位妇人在新坟前恸哭,孔子上前询问是怎么回事。
妇人说:“我是在哭三个人。我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先后被老虎吃掉了。”
孔子很吃惊:“虎患如此严重,为什么你们不离开这个呢?”
妇人说:“因为这里虽然有老虎,却没有严酷的政治剥削啊!”
孔子听罢,发出了那句著名的感叹:“严酷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凶猛!”
但是,儒家想倒推历史的车轮,回到过去,显然是脱离实际,不可能实现的。人类社会从小共同体社会进入大共同体社会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中央集权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而历史的发展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不过,中国社会的大共同体是否一定要采取秦国的方式?是否必然与小共同体不兼容?却并不见得呢。
接下来作者通过西方社会的一些社会现象做了论述。
虽然现在的西方国家都是大共同体,但是它们都保留了很多自治传统。比如今天美国社会超过一半的公共事务是由民众自我管理完成的,美国人今天仍然认为,“一切政治都是地方政治”。
当小共同体能够在现代国家的结构中保存自己的自立性和创造性时,就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和国家的兴盛。
所以,我们中国当然不可能重新走回周制、走回小国寡民。但是,儒家“反对权力过度扩张,强调家族自治”的主张,对我们思考如何治理社会却是有启发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