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崩石海

2023-11-09  本文已影响0人  颜玖言

看景不如听景——早就听说翠华山美艳不可方物,不说别的,单说这个季节层林尽染就让人无限向往了。真的站在山脚下,我不禁嘟囔:其实,也不过如此。航拍出来的景色当然好看,还用说吗?

从前我大都在人云亦云,我是根本没把这句话放在心上的:我已经很久不动脑子了。

可是,来都来了,不妨用脚步去丈量这两万多亩的地质公园。

趁着导游等游客的空隙,我还是简单地做了功课,不然,两万多亩必然有我到达不了的高度。翠华山,原名太乙山——这就对了。相传太乙真人曾经在此修道,要说海拔也只比华山低20多米,其实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为什么叫了翠华山呢?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泾阳县有一户姓张的人家,老两口生了一男一女。男的叫进才,聪明伶俐,深得二老宠爱。女的叫翠华,又黑又瘦还有一头癞疮,二老一见她就讨厌,也并不请医生给她治病,后来翠华头发渐渐脱光了。被虐待和歧视的翠华,不到十岁就天天被派到山上去放羊。翠华十八岁那年,老人死了,哥哥进才考中了秀才,他当家以后娶本村刘财主的女儿为妻。夫妇二人叫翠华搬到一间破草房去住,每天吃糠菜喝米汤。后来除了放羊,还让翠华把纺车背上山纺二斤线。翠华受了这样大的委屈,就边纺线边唱歌:狠心的爹娘狠心的哥,狠心的女子更毒恶……山坡下一泓清水潭里有一条尺把长的金鱼听到了,它非常同情翠华,听到翠华的歌声就忍不住掉下眼泪。“苦命的翠华呀,这水里有我的鳞甲,能洗掉你的癞疮,还能使你貌美如花。”有一天翠华去潭边洗头时,金鱼就告诉了翠华。果然,冬去春来,翠华变得又白又嫩,头发又黑又长。嫂子一见就想着给翠华寻一个有钱的婆家,只是翠华并不理她。很快这事儿传到了河东村,那里有个恶霸员外王昌,他有九个老婆还要娶第十房,于是来翠华家求亲。兄嫂见到金银财宝当然是满口答应,金鱼告诉路过的翠华回去之后要小心。后来王昌带人去山上抢翠华,金鱼嗖地一声跳上岸变成了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拉着翠华飞上了天。嫂子羞愧得无地自容变成了一只斑鸠,她要找翠华认错就喊着“姑姑等!”便朝南飞去。翠华和金鱼飞到秦岭结成了恩爱夫妻,眼见王昌和兄长他们赶到山下,就轻轻喊道:“山要倒坏蛋跑不了。”对面山峰倒下来把王昌和进才砸死在山下,整条道也被堵住了。一时间天降大雨山洪滚滚,川谷变成了一个大湖,金鱼纵身跳到湖里仍变成了金鱼,翠华站在山顶。从此他们每月见面两次。天旱时金鱼就喷出清水浇灌泾阳一带的田地。翠华也忘不了她的乡亲,她经常顺着自己拉来的白线向家乡了望。人们为了纪念她,就把这座山峰取名“翠华山”。

我一下子来了兴致:只比华山矮20米而已,瞬间觉得来对了——世俗的我啊,这天地万物仍洗不掉我的俗气。怎么办?唯有走进山崩石海,去洗礼。

天空澄碧,纤云不染,如一汪大海,日头在前面领着我们走。群山环绕着,奔腾的河水哗哗地流淌着,人在画中游——游客虽多,倒不至于摩肩接踵,所以,刚刚好。

远远望去,鹰崖瀑布从几十米高的断崖面上流下来,也不知是不是航拍到的那条纯天然的瀑布,不管是与不是,都不影响观感,像是一道珠帘,一时竟感觉那水是从天上款款走下来的。

迎客松那里地面上特别贴心地提示:最佳摄影点。果然,日光透过枝枝杈杈,映着黄叶红叶,美不胜收,那光芒不是太阳给的,又是太阳给的。镀的那一层边,终于让我明白:“金秋”的金,竟没有比这个更合适的称呼了。

随着人群,不紧不慢地走,我以为我已经到了半山腰:三三两两的人坐在树下,像寻常逛公园似的。顺着他们的目光看去,惊异于那一池碧绿的湖水,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天池了吧——山崩而成的堰塞湖。大自然妙就妙在,把湖光山色放在一起。然后让你自己去发现,老祖宗留下的词都不是凭空来的。烟波浩渺,云蒸霞蔚,都是真的。水从哪里来?是不是在山的那一边?起初,我还边走边拍照,想要打个卡啥的,后来发现,我错了:一步一景,移步易景,照我这样,怕是一个月也登不到山上去呢。遂放弃了这个想法,只专心用眼神捕捉。

往前走,回头看时,那天池不愧有“秦岭明珠”之称,万山丛中这水尤为珍贵,与碧峰相映成辉——不,这盈盈的池水呀,是镶嵌在山间的天眼。难怪说:水是山之灵。试想:若只有山没了这天池,总是硬梆梆的少了些灵气呢,有山无水不精神嘛。虽然山脚下有河水,河水毕竟常见;虽然还有那一绺瀑布,那水毕竟嫌少了些。至此到了天池,方觉圆满。可能这一处天池并不是很出名,那又有什么关系呢?风中雨中,它已经沉睡了千年万年。不管我们来与不来,它都在这里,净而静。不知何时,水面泛起粼粼的波纹,银光闪闪,像是睡醒的仙女,轻轻打了个哈欠。

路过一片空地,显然之前是一座酒店,这么纯天然的景观里,建一座商业气息的酒店,不伦不类,拆掉很明智。这不,有全家周末来郊游的,垫子一铺,账篷一撑,多惬意的时光呀——像那布上的大字:奔赴山海。是呢,我们一起奔赴山海。

翠华山诚不欺我,尤其是天洞里那个震撼的视频,我甚至有一种今夕何夕的感觉。入洞前还想着天洞怎么还收费呢?不就是一个山洞吗?难道还有什么奇观不成?呀,往里走吧,一直走,七拐八拐,就在我嘀咕着怎么还不到的时候,以为就是高科技打在石头上几首诗的时候,我终于沿着极狭的小路到了声音的来源:震撼我的不是高科技,而是它的历史。自秦王朝起,这里就是历代王朝皇家的“上林苑”“御花园”。能让秦始皇在此狩猎休闲的地方,能让汉武帝设立祭天道场祭拜太乙真人的地方,能让唐王李世民避暑消夏的地方……最重要,天然形成的景区,巨石林立的地方,把电源引过来,播放着用来宣传的视频,这当然需要人工维护啥的,我怎么还狭隘到计较门票的费用呢?门票有价,历史无价。我看到的,我听到的,我走过的,都是当年的百姓们无法涉足的地方。水从前方的石缝上面流下来,形成了一道水帘,待全神贯注看完之后,不经意回头,身后还有一对年轻人,吓了我一跳,哈哈,他们也笑了,仿佛我们都在这一瞬完成了穿越。

裹紧衣服,小心翼翼地走出去——这天然的大冰箱,有什么新鲜的瓜果蔬菜放这里也坏不了呀。我满足了迎着太阳晒晒自己,继续前行。

这是几块兄弟石——它们并肩而立,只有一个小小的空隙,仅容一人通过,你稍微胖一点儿,就要把肚子收一收或者侧身才能过去。踏着一块大石头,顺着那缝隙看出去,你要知道,天不仅能用“片”来计量,还可以用“条”。这个角度看过去,两兄弟中间那一条天空,只那一抹蓝就略嫌单调了,不过你放心,大自然绝不会让你失望。顺着两兄弟的肩头望,远远的一丛绿,抬头啊,不知是从石头的上方哪里伸过来几枝树杈,正好也有点点绿。阳光走过来,洒在石面上,还有一道白光呢。后面已经有好几拨人超过了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赶时间?玩的时候,一定要慢下来,不然哪里能看到这一条别样的天空呢?

你以为大自然只是提醒我们要保持身材不胖不瘦吗?它还提醒我们要学会低头。往前走,这块石头落地的时候,一定是没睡好,这不,它只是睁了一只眼睛,还是三角眼,一般人不弯腰根本过不去。我这光顾着看石头了,没留意钻出去之后那是什么树——幸好有树,不然全是石头的话,总是觉得有些生硬。

前面又堵住了,顺着游客的拍照视线看过去,那里无疑是太乙真人的石刻了。想像一下,真人仙风道骨,终日在那里修炼。笨想,海拔两千多米的山峰,一天走它两个来回,这天然的氧吧,空气新鲜,太宜居了。“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世间好语佛说尽谁识得五千妙谛出我先师”——想起湖上笠翁李渔的对联。其实百姓可能不会更多地在意什么佛教名山、道教名山——山是大自然的杰作,它注定属于大自然。我前面的是一对老夫妇,看样子是退休的,但事实上并不老。人的精气神十足,叔叔指导着阿姨选了最佳的位置,还摆好了姿势。我后面是两个家庭,四个大人带两个孩子,大人和大人闲聊,孩子和孩子闲聊。我歉意地侧身让他们先过去,本想等着叔叔阿姨拍照完我再拍,又一想算了,哪里拍得过来呢?后面陆续过了几拨年轻人,这一路说说笑笑走走停停,挺好,我也就跟着人群向前去。

我来不及给遇见的石头们起个名字,也来不及和它们交流,我若站在那里,定是挡住了后面游客前进的脚步。只匆匆一瞥,已路过了无数的巨石,胖的,瘦的,高的,矮的……你可不要因为瘦和矮就觉得与“巨石”不沾边哦,再瘦咱也抱不过来,再矮也需要仰视。

眼见到了中午,正是补充体力的好时候。现成的石桌、石凳,附近还有垃圾桶。我选了一个最好的位置:背靠太阳,前方有一块蛤蟆石——卧在那里,最下面是一大块平整的石头,像是它的甲,四肢都缩了回去,若不是微张着嘴,若不是坚硬的背,还真的看不出来呢。石龟睡得好香呀,这一睡就是万年。那么宁静,那么安然,那么恬淡——是啊,石龟有什么好操心的呢?地为床天为被,风儿为它唱着摇篮曲,花草树木陪着它入睡,空气中弥漫的不仅仅是花香呀,还有泥土的芬芳,你看,石龟连香水啥的都省去了,天赐的香氛,哪里还有比这更好的呢?我要会飞檐走壁该多好,定飞上去坐在那里晒太阳,一定会更美。

背包里的午餐被消灭得差不多了,留一点水和石榴,下午返程时再吃。叔叔阿姨他们过来了,我们相视笑笑。我本想图省事儿把垃圾顺手放垃圾桶里,忽然发现清洁工是把垃圾桶里的垃圾背走的,我赶紧悄悄把垃圾收好放背包里背着。转过头又是一线天,不对,应该是一块天,因为这两块大石头脖子细身子粗,越往上越谦虚,好像商量好了似的。“我往后一点儿,不然你太挤了。”“不,还是我往后去吧。”于是,石头兄弟心里都想着让它三尺又何妨,这一让反而更友好了,它们之间还架上了一座小桥,莫不成这就是友谊的桥梁吗?哈哈,石头上的草呀树呀又是如何长出来的呢?绿的草,红的叶,蓝的天,咱就说,大自然才是最好的画师。

风洞冰洞都不是浪得虚名,你站在风口,你站在冰口,与洞外是两个世界。必须夏天去呀,避暑。

原本以为侧身弯腰就能登山了,我又错了。幸好有一处手脚并用我也爬不上去的大石头,我把那儿照了下来——那里的天是一巴掌。石头上的苔藓有多少年了呢?是不是与石头相生相伴?那片绿呀,是石上新生的绿。要不是前后都有游客,我都以为我自己到了仙师闭关修炼的地方。之前那两个小朋友灵活的跃上大石头,大人都生怕摔到。孩子们却是无畏的,我们这些大人也曾经是孩子啊。只是,我们长大了害怕的就多了,反而放不开手脚。

更有一分为二的石头,它们中间,只是三寸金莲之隔,从上到下,一眼望不到底。除了鬼斧神工,我实在想不出更好的词来表达。你看,大自然才是造物主。站在山峰上四下望望,我方知我只是穿过了一片石海,那一块块奇形怪状的石头都是万年前山崩而来。

山崩石海——这四个字,遗憾我不能写出它万分之一的美。仰首,登顶的人不要太多。还有好多游客在观景台休息,我还是算了,不去凑热闹了,因为先下山想着再看一遍。

大自然给的惊艳,永不嫌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