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及语文思维的崩坏
2021-02-09 本文已影响0人
青年西铭
记近一月感
我很难过,不是因为与他人争论观点之时对方因为曲解语义而表现出来的咄咄逼人——因为我知道这种情况向来无可避免,大家约莫已养成以强势的姿态试图“扭正”他人的习惯——更多是因为我在一次次这样的过程中逐步体现的语文思维的崩坏。
什么是语文思维?我想,应该是就事论事,通过合理的语言组织和文字抒写恰如其分地传达思想,最终达致沟通的目的。更高层级的,籍此发挥欣赏美的权利。
然而,在互联网日益侵袭私人生活的当下,“沟通”已然不再是一种美好的期望,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相互攻讦。摆在台面上的问题重要吗?头等大事似乎是人们要在语言的气势和逻辑的正当性上压过对方。
更频繁地附上解释说明的括号,更频繁地使用“提前申明”,更多地表示“单纯代表个人观点”,更多地见到“不喜勿喷”——看吧,大家都连带着变得小心翼翼了,生怕自己踏到了谁家的雷,从而招致不必要的恶语相向。
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大好时代里,人们自信似乎普遍增长了许多,一但有人抛出与自己相异的观点,就忍不住要给对方扣上“被洗脑”的帽子。
到底什么能定义为“洗脑”?世间这么多事真的有绝对正确的模样吗?我们努力想表达的,真的有可能发挥一丝一毫的作用吗?
其实我仍然抱有一丝幻想:再有二十年时间,或许这副心态修炼得更加随和一些,能够轻松地与人对谈那些看似宏大而敏锐、却已经深刻嵌入我们世俗生活的命题。不过,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形是,二十年后的我及身边人,早已无心关注这些话题了。
人会老的。当皱纹爬上额头的时候,它将同样布满心房。
我唯一能够期待的是,在我未曾注意的角落,正发生着与当前所呈现出来的完全相反的欣欣向荣的事情。
不消说,美好总是存在。请勿放弃探寻。
自诫:多读书少上网。没那么多需要自己关心的大事。
作者西铭,一个边走边写的青年,自诩理性乐观派,却不免偶尔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