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笔录上班这点事儿

大多数人的职业危机,隐藏在20多岁的选择里

2018-05-20  本文已影响1828人  赵晓璃

文|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毕业多年了,每个人的工作和人生轨迹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有人考研成功去了理想的学校读研,有人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有人在不同的工作中来回切换跳槽......

有人在原地徘徊迷茫,有人早已把日子过成了诗。

无数的人抱怨眼前的一切:为什么找工作不能像“小升初”一样顺理成章?为什么我就这么不值钱?

读完今天的文章,或许你会有新的发现。

一、分析重合度高的职业案例,我发现了明显的差距

做职业生涯咨询以来,我接触到了大量的咨询案例,这里面有部分案例的重合度很高:当事人的成长环境类似、职业起点差不多、遇到的困境也大同小异,但同样的分析思路与建议,让他们做出的抉择不尽相同,导致他们后面的职业轨迹渐渐拉开了差距。

咨询者小芳(化名)和媛媛(化名)就是两例重合度较高的咨询者。

小芳和媛媛的学历和专业背景惊人相似:她们都毕业于一所三本院校,学的都是会计专业;两个人的性格也都差不多,活泼开朗;对数字都不敏感,反而对文字图形等形象较为敏感;两个人的成长环境也都差不多,都是农村走出来的孩子,父母关系都还不错,对她们的事情也基本上放权让她们自己做主。

两人都是在毕业之前找我做的咨询,咨询诉求都是一样,那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

我给出的职业建议也非常类似,那就是建议她们寻找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尽量避免事务型的工作,尤其是会计工作,因为通过和她们的沟通我发现,尽管她们都可以做基础的会计工作,但由于思维特点及自身的特质,想要做达到冒尖非常困难,甚至很容易遭遇职业瓶颈。

我把分析过程、理由及建议先后发给了她们,两年多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访这两个姑娘时,渐渐发现了一些明显的差距。

二、真正决定一个人价值的,是关键时刻的选择

小芳在咨询后认真考虑了我的建议,她也觉得自己在推进事情方面更有热情,也更喜欢和人打交道,于是果断放弃了会计专业,尽管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困难重重,但最终还是去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运营工作。

媛媛在咨询结束之后,发现还是找本专业的工作更好找些,同时加上家人朋友的劝说,她决定“立足现实”,没有选择我的建议,而是去了一家亲戚介绍的公司做起了会计工作。

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小芳的成长非常迅速,她告诉我们,自己已经开始带人了,另外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领导也有意提拔她负责运营部门的工作并成为部门主管,与此同时,由于小芳对外接洽工作做的非常熟练,手里渐渐有了资源,便在业余时间帮助一些企业牵线搭桥,负责安排一些活动,成为了这些公司的“活动策划顾问”,并且也有相应的酬劳。

对于未来,小芳没有感到任何焦虑,她觉得按照自己目前的能力和资源,即便这家公司未来倒闭了,她还有更多其他的选择和机会。

25岁的她如今的收入无疑在同龄人中算是佼佼者:她对职业的满意度很高,并且也能感受到满满的成就感,同时她对自己的实力颇有自信。

我们有理由相信,按照小芳目前的能力和状态,即便再过十年二十年,也不太可能遭遇到所谓的“职业危机”。

而媛媛这两年多的境遇,可以用“糟心”这个词去形容。

原来,媛媛根本不喜欢会计这个行业,每天对着数据对她而言是莫大的煎熬,她对数字完全没有概念,看着数据头脑发懵,一开始由于亲戚的关系,领导有意培养她做成本会计,后来媛媛的表现让领导颇为失望,便让她做出纳工作:只要不把款付错了,不再对她做任何要求和期待。

媛媛这份工作做的毫无存在感可言,甚至这种挫败感让她的自信心一再受挫,并认为自己一无是处,陷入了“自我否定”的循环中无法自拔。

事实上,媛媛曾听取家人建议,报考注册会计师,遗憾的是,她根本看不进去书,于是越来越没有信心,可又不知该如何是好。

事实上,我所接触的大量职业迷茫案例,最开始就和媛媛的故事如出一辙。

她们对自己没有客观的认知,同时也不具备及时止损的勇气开启新的职业,于是蹉跎了一年又一年,自信心荡然无存,而职场经历和能力更无从谈起,结果境遇越来越糟,收入收入也不满意,职位职位也没有上升空间,就这样上不上下不下地悬着,禁不起任何风吹草动。

三、生命的本质是时间:选择的背后是每个人不尽相同的时间观

知名心理学家津巴多(经典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就是出自他之手)对人生境遇的千差万别的差距做过研究和分析,在他看来,我们的生命本质上是一段时间,以何种态度对待这段时间,也就是时间观,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

还记得著名的幼儿园分糖实验吗?

研究人员找来十来位儿童,让他们独自待在房间里,并将棉花糖摆在他们面前,然后离开。孩子们被告知,他们可以吃掉棉花糖,但如果有人能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再吃,将会得到额外一颗作为奖励。

结果,三分之二的孩子都没忍住,坚持不到三分钟就吃掉了。

在“要不要吃棉花糖”这个问题面前,孩子们的选择出现了分水岭:多数孩子没忍住吃掉了,少数孩子忍住了没有吃。

而在后来的回访中,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没能忍住的孩子不仅考试考不过那些能忍住的同伴,还更容易出现吸毒、酗酒等人生问题。

后来,津巴多把时间观分成了三大类六小类:

放在职业选择及发展的情境下,不同时间观的人,所做的选择不尽相同。

持有未来时间观的人会更注重职业目标,他们在考虑职业选择的时候,并不仅仅考虑薪酬等收入,相反,他们更倾向于能力的提升和资源的积累,因为他们相信,一旦条件具足,薪酬职位等水到渠成。

因此这些人在选择职业时,会更倾向于长远的考虑:有时候不惜放弃眼前看似优渥的条件,只为了换回更好的未来。

比如,很多毕业后放弃家里的安排、选择去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放弃他人眼里风光稳定的工作选择下海的公务员等等,他们中的多数就是持有“未来时间观”的人。

而关注当下时间观的人,他们不太会对未来进行深远的考虑和谋划,容易被眼前的好处所打动,容易被周围人的观点所左右。

放在小芳和媛媛的案例中不难发现,小芳持有的是“未来时间观”:她发现自己的兴趣及特长不在财务领域,从事财务工作对自己未来不利,于是果断放弃了大学四年的专业,而是选择去了一个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及环境,刚开始的选择会有些艰难,但一旦步入正轨,她的成长速度也是惊人的,获得的回报更是丰厚。

而媛媛就是“当下时间观”:比起遥不可及的未来,媛媛更在意眼前的得失,在她看来,如果放着容易应聘成功的会计工作不去做,而去选择看起来比较难的起步,显然会被别人说成“不切实际”,于是她会被眼前的困难吓倒,选择了一条看似轻松的路,但是由于缺乏热情和钻研的动力,这条路越走越窄,甚至到最后无路可走。

四、普通人和牛人差距的源头,就在于时间观

如果你仔细观察不难发现,那些牛人,譬如马云、贝佐斯这样的商业大佬,他们是绝对的未来时间观:通常这样的人会有一股冲天的自信,认为这件事绝对能成。

而这些牛人思考问题的时间长度,都至少以十年为计。

而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更多的是“当下时间观”:过分看重今天的成败得失,放不下眼前的利益又巴望着不切实际的回报,每一步都恨不得进行精确丈量与计算,同时考虑问题较为短视,可能连月度思考都没有做到。

从人的心智发展规律来说,孩子们普遍是“当下时间观”:他们能为手里的一颗糖感到开心,一个娃娃能玩上半天,他们很少考虑未来,也不太容易沉浸过去。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基于一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有的孩子在父母家长的教导下渐渐变得以未来为导向,他们会考虑到今天的所作所为对自己未来的影响,就会主动学习,主动迎接困难和挑战。

就像那个棉花糖的实验一样,他们放弃了眼前的棉花糖,为了赢得明天更多的棉花糖,这样的人往往能延迟满足感,做事会考虑长远,他们的未来就会无限接近自己想要的样子。 

想想看,很多人在职场中遇到的职业困境,是不是都适用这个原理呢?

在我接触的职场问题中,有一类职场困惑很具有代表性:

“晓璃老师,您好。我高考填报的专业是随便选的,当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后来发现自己不喜欢这个专业,但还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工作后也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感觉无聊至极,想辞职,但又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你能给我一些建议吗?”

事实上,如果你读懂了今天的文章,你就不难得知背后的根源了。

对于以上的困惑,我更倾向于这样的回答——

“仔细梳理你的过去,或许我们会发现这样的规律。

在你上学的时候,你觉得眼前的玩乐和游戏比学习更有意思,你从来不曾意识到沉浸在玩乐和游戏中会荒废学业,从而对你的未来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即便你的父母老师磨破了嘴皮,你依然认为他们是啰嗦且讨厌的,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说,你更关注的是眼前的这局游戏。在该学习的时候你在玩乐,导致学习成绩也不理想,高考的选择面自然就窄。

‘只要能上个大学,什么专业都行’,或许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你会一再降低标准,只要能上大学,专业什么的以后再说,于是迷迷糊糊选择了一个专业,稀里糊涂地度过了几年的大学时光。

等到毕业的时候赫然发现,自己依然不知道要做什么喜欢做什么,于是为了生存找到了第一份职业,做着做着你会觉得倦怠,同时也不清楚坚持下去的意义何在,你会认为是这份选择出了问题,于是你继续寻找,毫无结果。渐渐地,你成了被选择的那个人,直到最后,你发现你的选择越来越少,等你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已近暮年......

不知你发现没有?你之所以深陷迷茫,是因为你从来没有好好思考过未来。

在过去的时光里,你落下了三堂至关重要的功课:

一是寻找职业目标和理想,这是你大学毕业之前就应该完成的功课,可惜你当时只顾玩乐没有做; 

二是认识与发现自我,包括自己的优势劣势,可能的天赋或短板,这本来是你在毕业后第一个五年内应该完成的功课,然而那个时候的你也没有完成; 

三是持续投入与积累,由于前面两项的功课落下了,这个步骤迟迟无法落地。

时光悄然流逝,当你发现和你曾经一个班的谁谁谁出息了,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境遇如此糟糕。

你迫切想要改变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遗憾的是,时间是单向的,它不可逆且无法回头。如果你真的想要改变,需要把落下的功课一一补齐,否则一切都将无从谈起。”

“对于行路的我而言,曾经相信,曾经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旧在寻找相信。但是面对时间,你会发现,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龙应台《目送》

作者简介:赵晓璃,职场作家、职业生涯咨询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LinkedIn领英中国专栏作者,36氪特邀作者。著有《怕麻烦才是你最大的障碍》、《请停止无效的努力》、《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