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大概没爱过足球 才以为世界杯能“买”到球员争冠心
这也是一直想聊的一个话题。4年前高晓松录这段《晓说》的时候,末了也强调“这只是我个人的意淫”,但我觉得不是说了这句话就能免责了。4年后那期节目又被二次传播,作为博彩圈外人来聊一聊自己的看法。原文链接:http://2018.qq.com/a/20180623/016064.htm
撰文/Rayingfish
事实证明,高晓松在家世、学历、玩音乐和娶到比自己年轻很多的姑娘这几件事上,的确是完胜多数油腻中年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任何领域都有足以秀优越感的姿势水平,比如足球,比如博彩。
事实又证明,每个人公开发表过的不靠谱言论,不管过多久都是要还债的。4年前《晓说》开播不久后,高晓松凑着巴西世界杯的热点,用看似气象万千的春秋笔法,解析了博彩庄家和职业球员互相勾连,绝大多数希冀一场暴富的彩民遭遇韭菜式收割的内幕……4年之后,随着各类App端下注变得愈发便捷,他当年用来教育那些非理性玩家的11分钟瞎掰,又在网络上实现了二次传播。
再加之本届杯赛头10天里冷门众多,高晓松的粉丝们忍不住感叹,真乃先知也!
平心而论,除了蹭热点赚流量的私心,高晓松的那番胡诌出发点基本是好的。只是将网上随处可寻的博彩公司玩法再戏说演绎一番,然后将几场看似异常的世界杯比赛强行联系起来,侮辱的不仅是从业者和读者的智商,还有绝大多数球员视足球如生命的纯粹。
但是对于众多相信碎片化阅读可以代替严肃阅读的人们,这样夹叙夹议、似真似幻、荡气回肠、暗流涌动的宫斗式剧情,真的好好看耶。(请自行脑补表情。)
博彩公司是要刺激的流量,还是稳稳的幸福?
从想当然的角度揣度,4年一度的世界杯当然是博彩公司狠赚一笔的绝好机会。赛事知名度毋庸置疑,而全民关注的热潮势必引发大量非理性玩家(包括不懂球纯跟风、懂球但是未涉及博彩的人群等等)涌入、掏钱,然后等待被收割。
但是细细推敲,世界杯对于博彩公司却未必一定是发“狂欢财”的理想场景,从我一个与博彩完全绝缘的观察者角度分析,主要是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比赛密度低。各国联赛进行阶段,除了欧洲、南美的几大热门联赛之外,博彩公司真的是任何偏门地区、低级别的联赛都可以开盘,基本保证24X7无死角。世界杯正值各国联赛休赛期,也基本不会傻到有其他赛事来当世界杯的炮灰。于是乎,全世界都盯着世界杯这64场比赛看。小组赛阶段尚有一天3场的密度,但是到了淘汰赛后面阶段,一天1场都未必能保证。
二是球队实力和发挥相比各国联赛更难预测,有更多X因素,这给博彩公司的精算师们出了不小的难题。不像跨度大半年的联赛,国家队的集结磨合到最后阵容确定,周期太短。虽然有一些强弱分明的比赛,但实力接近的对决更多,况且还是和一年未必碰上一回的对手。
再就是彩民的消费力。虽然参与的绝对人数肯定比平日倍增,但是你瞅瞅身边那些平时不看球、遇事咋咋呼的非理性玩家,朋友圈晒单、吵着上天台的那些个,问问他们一般赌多少?
之前有反驳高晓松阴谋论的分析文章已经算过,无论你买哪一方,博彩公司都会抽10%的“水钱”——这是最稳定,风险也最小的盈利模式。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而随着世界杯期间下注人数成倍激增,博彩公司的收入可以很轻松地水涨船高。
虽然靠着一、两场重点比赛盘上的纵横捭阖吃定一切,听着刺激,但必须明白一点——博彩公司用心理学战术——简单说来就是比赛期间上盘、下盘概率的实时调整——来操控玩家的钱袋子,这远比往球员的钱袋子里塞钱、让他们控制比赛现实得多,可控性也强得多。
再者说,博彩公司虽然免不了有手段,但是何必去冒险祭出极不正常的盘口,以及极不正常的比赛呢?前者让玩家一眼识别猫腻,而后者要是让FIFA、国际刑警组织之类的瞧出端倪,那后果严重得多。尤其在世界杯这种万众瞩目的舞台,尤其现在还有了VAR。
一边是看似刺激的流量,一边是笃定稳稳的幸福——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你觉得博彩公司该怎么选?
博彩公司又上不了天,况且苍天饶过谁?
平时的联赛里,博彩公司偶尔操控个比赛什么的,还有一定的可信度,而且还真有被逮出来的例证。但是要说操控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我觉得高晓松一是低估了所有球员的荣誉感,二是高估了博彩公司的胆子。
FIFA和国际刑警组织是在2011年签订了为期10年的合作协议。(注:因为FIFA的贪腐丑闻等问题,国际刑警组织在2015年已经宣布终止合作。)。当年5月份,英国《每日电讯报》推出一整版报道,称两者联手查处了一个全球性的非法操控比赛集团,其中涉及比赛多达300多场。非但有偏远地区低级别的联赛,甚至连一些友谊赛也在被操控范围之内。
其后几年,像2011年阿根廷1-4负尼日利亚的友谊赛、2014年世界杯亚预赛巴林10-0胜印尼的比赛,以及涉及南安普顿队球员的英超赌球门等等,都成了重点调查的目标。
一些犄角旮旯里,关注度并没那么高的比赛都难逃法网,请问是谁给博彩公司的勇气去世界杯赛场操控比赛呢?虽然FIFA自己也贪腐丑闻缠身,官僚作风严重,但谁想要拿他们旗下最大的赛事IP动手脚,那真的有点侮辱和挑衅的意味了,不能忍的。
至于高晓松4年前以朝鲜1-2负巴西、然后0-7负葡萄牙的比赛作为分析案例,我只能说,大概是欺负朝鲜人民在国内上网不方便吧。看着郑大世在奏国歌时候泪流满面的动容情景,然后说人家第一场体面的失败是让球让来的,不仅论据不足,而且不厚道。
不光是FIFA,其实每个关注足球的人都可能成为操控比赛这一行径的审判官。关心中国足球的朋友,很多应该都知道李承鹏等写的《中国足球内幕》这本书。让人尤其深刻的,是书中对于2003年“末代甲A”川陕之战内幕的解析。很多细节相互印证,可以作为那场球比幕后操纵的铁证。2009年底,曾经的陕西国力队总经理王珀被警方控制,最终走向审判台时,那场1-5的怪异比赛已经过去6年。正义迟到了,但并没有缺席。
况且,真的想操纵世界杯重点比赛的走势,你还打算去收买C罗和梅西这样级别的球员么?谁都是天生要强的啊。
扪心自问,苍天饶过谁?要真是有上天的能力,还开博彩公司干嘛啊……
最后摘一段名人名言——
“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资本论》,马克思。
或许高晓松认为,博彩公司通过操控世界杯比赛——如果可能实现的话——能期待的利润甚至比“绞首”的危险还要刺激。但是,请别忘了世界杯赛场的荣誉对于球员、球队、球迷乃至整个国家而言,是一笔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和遗产。
那些早已实现财富自由的人生赢家——梅西输球后失意怅然,萨拉赫因伤无法登场时的欲哭无泪;再说远一些,1994年巴乔罚丢点球后的失落背影,1998年罗纳尔多决赛被换下后的掩面长泣、2002年巴蒂小组出局后的英雄泪、2006年齐达内红牌罚下后与金杯擦身而过时的痛心反差——如果真觉得金钱能够弥补上述任何一个遗憾,我相信他们世界范围的球迷群体都愿意集资。
但是不能,那座圣杯对职业球员的诱惑,绝不是资本可以“操盘”的。
大概是高晓松没有真正爱过足球,所以他不懂。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