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群聊、不点赞、朋友圈仅三天可见”,我只是不想活得太累!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认识的人越来越多,社会经验越来越丰富,好像反而更加不擅长社交,社交恐惧症也变得很严重。
参加集体活动时内心os经常是这样的:滚滚滚,都离老子远一点!!!
身边的很多朋友也表示很有共鸣,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就突然变得不想说话了。
最明显的表现是:
不喜欢发语音、不群聊、不点赞、朋友圈仅三天可见......
有时候不是我不想说,只是觉得“如果你懂我,我就不必说;如果你不懂,那我也无须解释”。
拒绝“损耗型社交”
心理学有个理论,叫“交往适度”。
指的是交往中需要把握一个度,超出了就会适得其反。
如果谁找你帮忙,你都答应;无论多大的错,你都原谅;即使你很不满意,最后还是选择宽容......
那么,后果就是不会再有人尊重你的意见、照顾你的情绪。
有时候明明也不想再委屈自己了,可每当想自私一次的时候,内心又有点过意不去,最终结果就让自己被慢慢消耗,最终陷入了社交的怪圈当中!
这种名为“损耗型社交”的交往模式,其实大多数的人都在慢慢忍受!
金钱损耗
@阿实
室友不喜欢下楼,但是喜欢吃。
每次出去总会让我给他带点零食奶茶,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如果他能给钱的话。
现在他欠我的钱快三百了,看着他理直气壮地吃吃喝喝,我真的不知道要怎么开口把这个钱要回来。
时间损耗
@大彭友
大家都有过被爸妈强行拉着去走亲戚的痛苦吗?
一群不认识的亲戚,讲你有记忆之前的事和你打好关系。
看着他们没话找话的样子,可真累!
精力损耗
@丁小丁
加班累得要死,还非逼我和他一起打排位,不然就不是朋友。
最近,听到过这样一句话,觉得特别的有道理:这世界上其实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
而成年人只需要做到两件事——守住自己的界限,不侵犯别人的界限。
我们总是强调要在人际交往中,和别人保持距离感,因为这不仅是在尊重对方,也是在珍视自己。
说有用的话,交值得的人
在这季《向往的生活中》,有一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
那一期,节目组请来了很多当红的小鲜肉,但黄磊一直表现的很平淡,自己一个人躲在厨房里面做饭,直到好朋友老狼来了,他才变得热情起来。
在吃饭的时候,他更是直言:“我说真心话,你们这一大堆人来,因为我跟你们也不熟,我没必要跟不熟的非得瞎扯,所以你们进来跟我打招呼,我也没那么热情。”
尽管后来有很多网友对黄磊的这段话进行吐槽,但我却觉得他一点错也没有,正是因为他足够的成熟,才更加懂得怎样减少生命中一些“无用社交”。
成年人社交:要有分寸感
分寸感:不是疏远、不是冷落、不是不在意、不是傲慢,而是能够懂得站在各自的角度上,清醒地认知自己的位置。
有分寸感的人不会提出无理的要求,也不会干预别人的生活,是一个人情商和修养的重要体现。
就像安迪在邱莹莹和应勤闹分手又各种暧昧不清的时候,劝说关关不要过分干预的那样。
关关:看着小邱走错路也不管?
安迪:不管。
朋友之间相处的高情商,大概就是这种:尊重彼此价值观的差异性,“只提醒、不插手”,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援手。
而我们身边总会有那么一撮人,把握不清交往的分寸。
他们无休止的霸占你的时间,理所当然的让你去帮忙做他们分内的事情。
我所喜欢的分寸感,是从不会以朋友圈的开放程度来判断一个人的生活。
我见过“朋友圈仅三天可见”的姑娘,在聚会上同样可以做到“侃侃而谈”。
那些会因为“三天可见”、微博点赞和评论而疏远的,其实是我们早就该舍弃的关系。
“不群聊、不点赞、朋友圈仅三天可见”,我只是不想活得太累!
我们要知道:彼此尊重,彼此珍惜,保持分寸,保持距离,这才是最体面的交往方式。
作为一个成年人,不轻易逾越距离,又能守住自己界限,真的很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