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穿越到古代...

2019-08-12  本文已影响0人  刘德昌
难民---图1 难民---图2 难民---图3 难民---图4 难民---图5 难民---图6

现在的古装剧太多,道具、人物及其它客观环境都做了现代化处理,给观众一种古代很美好的错觉,现实可能恰恰相反,真穿越到古代,面对的可能是超出认知极限的糟糕世界。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无法想象过去人的生存状态,在19世纪中叶照相机出现之前,人的生存状态只有文字类描述,缺乏视觉上带来的冲击感,但很多留存下来的近代图片也足以让现代人看到令人震撼的细节,对什么是衣衫褴褛、什么是赤脚流民有更直观的概念,生错了时代,人到底可以卑微到何种境地。

我首次看到古人负面生活状态的细节描述应该是在王小波的小说《红拂夜奔》,毕竟是小说,难免有想象夸张的成分,但王小波对雨后街道泥泞不堪的细致描述还是在我心底满了一颗雷,过去那种对古人田园诗歌式生活的认同感第一次被动摇。工作后偶然看了一部国外的三集纪录片--《BBC之肮脏城市突围》,才对过去生活环境的恶劣程度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部纪录片展示了古人的很多生活细节问题,记得其中一集有对于伦敦的描述,14世纪的伦敦没有下水道,生活垃圾和粪便都直接倾倒在泰晤士河,要命的是伦敦居民的生活用水也源于泰晤士河,说白了,这就好比家里的自来水管道和下水道共用,像黑死病这种自带屠城模式的传染病一旦启动,结果就是人口锐减,那时候可没有抗生素这类药物。古伦敦人不可能不介意把掺杂了粪便的水当做食用水,但缺乏现代化的排污和供水管道设施,不得不忍受罢了。另一个例子就是伦敦菜市场的劣质肉,很多已经腐烂生蛆的肉还是被摊贩处理后售卖,一方面是卖家缺少冷藏设备,另一方面,市场缺少肉食供应导致买家缺少挑三拣四的优势,古人要储存食物只能从腌制方向下手,记得20年前,农村老家储存剩菜剩饭还是用仅有通风功能的柜子,俗称“菜厨子”,如果是夏天,剩菜不加热直接食用很可能会吃坏肚子。

最后,再举一个关于光源的例子,记得《生活简史》中有一篇单独介绍人类使用光源的历史,其中对15世纪英国女王王宫内的光源跟现在普通家庭做了对比,你会发现现在的普通家庭享受的光源也超过了几个世纪前的英国女王,英国女王在黑夜里只能依靠发出暗黄色光的煤气(油)灯,而现代人的普通家庭用的是能产生类似自然光的白光灯。在古代中国,蜡烛是奢饰品,普通人家是烧不起的,即便有油灯也得省着点用,穷人干脆油灯也烧不起,只能靠自然光和瞳孔自我调节了,如果一点自然光都没,就只能抹黑。我祖母给我讲过上世纪60年代她如何在夜里织棉线,因为烧不起油灯,就准备了晒干的玉米杆,把一头点上火,让它处于无名火的慢自燃状态(类似点燃的香烟),放在织线机转轮旁,转轮在转动时产生的风让麦秸秆周期性的产生微弱的光源,祖母就靠这微弱的光把活干了。

当下的生活环境是现在社会独有的,是截止目前人类的最高级生存状态,只不过现代人身在其中不自知。让现代人试着一个月不用洗发水或者洗面奶这类非生存刚需品,才有可能让他们认识到一旦穿越到前现代社会,活的体面该有多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