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贝简书面面观

瞎想与遐想(十一)

2020-04-27  本文已影响0人  人生故事的讲述者

01

如果有人说,你是我生命的全部,说那话的人一定是在吟诗,因为连神仙也做不到那样。如果有人说,你是我生命的四分之三,我信。

只想采撷到最美贝壳的人,等到夕阳西下时,才失望地发现篮子仍然是空的。

倾听别人讲话和自己讲话一样重要,前者收获友谊和知识,后者留下生存过的印迹。

02

人生中总会有大大小小的劫难,是躲不过的,必须坦然面对。

任何使巧的办法都是没有用的,只会使“病情”变得复杂。

要有“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心态,不惊不怒,岂奈我何!

经过一次劫难,有如翻越崇山峻岭后前面一片坦途的舒坦,又有如雨过天睛后的清新。这才是面对人生劫难的应有态度。

03

生活中,如果我们不顾一切地勇往直前,那么真理就会变成谬论,幽默就会变成滑稽,庄严就会变成冷酷。

在具有诱惑力的事物上,我们要有到此为止的觉悟。

所以,适度是人生的一大自控艺术,也是一种明智的人生态度。

04

从陶行知的四颗糖说起。

陶行知在任育才中学校长时,有一天,他看到一个男生要用泥块砸同学,便上前制止,并要这个同学到校长室里谈话。

等陶行知到达校长室时,那位同学已等候多时,陶便给了他一颗糖。并说:你比我先到,说明你很守时,奖励你一颗糖;

你打人本来不对,但我制止住了你,说明你很尊重我,再奖励一颗;

据了解,被打同学是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奖你第三颗糖。

男生哭了:同学再不对,也不能用这种方式。

陶说:你认错了,再奖一颗糖。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1、要多看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本来学生打人不对,但陶却能从这个学生身上发现守时、尊重人、有正义感和知错就改等优点。

2、要让学生自己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比校长指出来的效果要好得多。

3、教育方法切忌假大空,要针对性强,解决实际问题。陶行知教育学生的方法采用了正面激励法、就事论事法等,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05

再谈细节。

请看专家学者是怎样重视细节的吧:

把大事留给上帝去抓吧,我们只注意细节;

这个世界上所有伟大的壮举都不如生活在一个真实的细节里来得有意义;

细节是一种创造,一种动力,它表现修养;

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

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

无知和轻率所造成的损失不相上下;

治大国如烹小鲜;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以上都是讲的细节的重要性。

到底平常怎么抓细节呢?

我认为:

一是要抓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如不争吵,不生气,保持宁静,减少肌肉紧张,使用腹式呼吸,处事无过无不及,生活简单等;

二是要抓行动。

发现细节问题,必须立即改正,并跟踪一段时间,力争取得好的成果。

近期抓治理生气,保持宁静有一些效果,但治理肌肉紧张效果不大。

特别是在思考问题,写字时放松不够。近期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肌肉的紧张会导致疲劳,降低工作效率。解决的办法是每遇事必默念:放松放松,以至肌肉紧张完全缓解,一星期后再来评估该细节的效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