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每天写1000字神秘日记本

妈妈,其实我无力背负另一个人生

2016-01-16  本文已影响0人  秘记马星星

周五临下班前,我接到欣的电话。她是我的小学同学,彼此很熟悉,却不常联系。

电话那头她问我:一起出去喝一杯吧?

欣是我们许多同学都艳羡的对象。出生于父母十分宠溺的官二代家庭,但她也十分独立和乖巧,在坚持己见和迎合父母之间如鱼得水。也许得益于她的高情商,大学毕业后进入父母安排的好工作,却坚持嫁给了高高帅帅的一个男人,家境一般却十分上进,数年后创办了一家上亿的公司。对欣也是百般宠爱,随后还生了个活泼可爱的女儿,年近三十,可谓初步人生赢家。

电话那头我分明听到了她的低落。

见面坐下,许久不见。虽是老同学但也有些拘束。话题的打开是前阵子的热门话题:

要不要生二胎?

我失笑,原来是被这个问题困扰着呢。"长辈还是老公希望你生而你不想?" 我想当然地推测。

她摇头。

"我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所以觉得茫然。" 欣说。

欣自己就来自一个二胎家庭。有一个比欣小两岁的妹妹。欣已然嫁人生女,父母关注的重点来到已经二十七岁却仍未谈恋爱,只热衷沉迷于画画的小女儿身上。在父母看来,生儿育女是人生阶段,但是小女儿不及欣在迎合与坚持之间左右逢源,叛逆而倔强,三天两头沉浸在画室里,对于父母所安排的相亲,和苦口婆心的建议,置若罔闻。母亲心急如焚,转而时时给欣做起了功课。强调的内容如下三点:

一、欣是姐姐,要关心妹妹。赶紧替她找男友,督促她相亲。

二、欣要带好头,要让妹妹走在生儿育女的正确道路上,改变沉迷画画这件事。

三、欣比妹妹懂事,父母有三分之二的期望在你的身上,做一个能帮助父母帮助妹妹的女儿。

母亲来电,反反复复强调以上。这一天欣听母亲反反复复地唠叨着同样的话题,忍不住对母亲喊出了压抑已久的心声:

妈妈,我除了是姐姐,我还是我自己。

后来就是母亲的流泪,她的内疚。

"可能你母亲见你把一切安排得这么好,希望你妹妹也能过上你的幸福美满小日子。"

欣轻轻叹了口气。"又有谁的生活如外人看来那么完美呢?"

生活在北京这样的城市里,买一个大房子压力还是很大的。但在欣父母的殷切期望下,欣和丈夫合力买了一个在很中心地段的大房子。欣的父母当然十分宽慰。但两夫妻也背负上了巨额房贷,并且用尽了全部存款。而懂事的欣,当然不会让父母知道。这些外人也不会清楚。

欣的先生尽管对欣关爱有加,但公司事务繁忙,每天工作接近十六个小时,公司有层出不穷的人员问题,工作压力十分巨大。欣的父母对于小两口很少带着小孩回去探望颇有微词,但这些欣也从未向父母提起。只是说有点忙,尽量挤时间。每次回去妈妈会叹息说,小女儿已经很少联络总是呆在画室了,欣你们多回来吧,我会想念小孙女。

欣也有自己热爱的是事情,就是特别喜欢跳舞。但是从小父母希望她读金融,她顺从了,因为母亲时常因为妹妹的叛逆而流泪,欣觉得自己应该放下舞蹈,读了金融,进了父母安排的单位。在外人看来是个事少钱多离家近的好工作。可是欣却从未为工作中的付出或者成就快乐过,除了业余时间音乐响起舞动的时刻。

欣说,这些我都可以做,但是我无法让我妹妹听我的,按照我的路来走。且不说我的路走的有多累,而是那是她的人生啊。我无力背负。

想要二胎的父母们,大多也是希望两个孩子互相照应,互相陪伴,互相支持。但是否有想过,也许像欣这样,因为另一个活的自在所以她自觉应该懂事;因为另一个已经坚持她应该选择妥协。因为另一个过的不够好父母们希望你像你姐姐学学,或者你要开导开导妹妹。从另一个角度看二胎,父母本希望给他们更热闹的人生,会不会也有可能像欣一样,少了一些选择,多了些压力。

但是始终,她们拥有的都是彼此独立的人生。也许她们并没有义务要互相陪伴,互相支持。她们生活里忙碌自己的苦恼已经自顾不暇了,顾不上如父母一般期望那样去介入对方的人生。有一种可能就是她们会彼此疏离,或许只是偶尔问候。亲密程度不及自己的邻居,同事,朋友。因为她们有各自对人生的追求,有自己的轨道要走,有自己的功课要修,有自己的理想去追求。有可能会跟另一个人天南地北,所思所想南辕北辙。如果真是如此,父母会为此而失望么?这个失望是否会转嫁为其中某一人的枷锁,如欣一般?她的许多选择,都是被剩下的选择。父母的满意是否她的满意?我想,也许都不如她的妹妹对自己来得满意,也许也同样有苦有泪,但却是为着自己心驰神往的梦想。而不是像她还着房贷,盼着下班的姐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辛苦。没有谁有义务背负另一个人的人生。在这样急剧变化的社会,在自己已然疲于应付的琐事里。所谓二胎的相互陪伴做彼此的知心人,谁又知道是不是谁的一厢情愿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