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旅游)穿汉服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老菌是个入门级汉服怪&半吊子lo娘,唯一有那么点特(guai)别(pi)的就是常去日本旅游,喜欢在各种旅途中穿汉服拍照。
但是EXO me?
去日本不应该体验下穿和服??
当然没错,然而在日本穿汉服旅拍的想法源自2014年一次在京都旅行穿和服的经历。
提前2个月在官网预约到清水寺附近一家生意火爆的和服租赁店,大清早在店员阿姨的指点下收腹提臀……终于把自己塞进那套美美der樱花色和服,挽起长发一照镜子,内心是激动的。
于是一路向平安京游客集散中心宇宙旗舰店清水寺进发,到了清水寺老菌懵逼了,漫山遍野乌乌泱泱的和服女纸好壮观!而且绝大多数都是海外旅行团……
从清水寺步行至八坂神社,会经过二年坂、三年坂,再往前走到祇園也不会很远,这一路是“日本风情”十分浓厚的所在,当然也是拍照摄影的绝佳场所。然而挤了这么多和服女纸,你在照片中会变成这样:
(这张图来自网络)
美是很美啦,但,你还可以更美一点!
京都在建立之初分为左京右京,左京洛阳,右京长安。后来因为地理原因右京渐渐荒废,只剩下左京,因此直到现在京都还有一个别称叫洛陽「らくよう」。有中国两大古都名字加持的京都处处遗留着盛唐的影子,几天前一场大雪,朋友圈被雪后隐去现代色彩的京都刷屏,依稀仿佛看到长安。
(这张图来自网络)
有这样的属性加成,穿汉服拍照也很美吧!
当时在×宝上搜“汉服”相关的关键词,惊喜地发现经过几代店主们的努力,如今的汉服已经不是印象中雷人的影视剧或影楼古装了,配色美丽制式正确,不少布料花纹直接高仿古画典籍,甚至每个季节都有相应的制式和主题柄图。
(这张图来自网络)
去年八月再次去东京小住,行前心心念念地往旅行箱中塞了一套汉元素改良交领襦裙。
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汉服,袖长裙长都设计成九分,夏天穿不会闷热更不会行动不便。打动我的是白色上襦领边一抹淡淡的柳叶绣纹,袖子保留了宽大的飞袖,同色下裙外罩一层网纱,远看竟有些许飘逸朦胧感。
不出挑不扎眼,就算当作平常衣衫穿出去也不会很奇怪吧。
“灵剑派大师姐分分钟裱你哦!”
下 in 上野公园
左 in 江户金鱼展
那天我穿着它在日本桥看“江湖金鱼展”,身边挤着一群穿浴衣的女孩子——那天傍晚会在江东区举办花火大会,后来跟着她们去河边看花火、挤地铁、吃饭,跑跑跳跳一整天,现在想来也很难忘。
有人认出汉服的影子露出了然神情,也会有比较困惑的……
比如电车上遇到一个5岁左右的小盆宇,先是好奇地看了我一会儿,然后和她麻麻展开如下对话。
“这是啥衣服呀?”
“这是はかま(袴),你成人的时候就能穿啦,再梳个这样的头发,很漂亮呢!”
我内心万马奔腾,这不是はかま,虽然很像但不是啊小姑娘!
(巫女服就是はかま的一种)
(这张图来自网络)
带汉服去旅行看上去是件简单的小事,却需要大量事先的准备策划。
比如考虑地点、季节、运动量选择合适的衣服及小物,根据衣服搭配出一个主题(而且不少汉服店都是需要预留工期的);
比如要配合化妆发型,相关道具不能少带;摄影器材摄影师都要在一次次雷照中成长,随身东西多了旅行箱空间就要好好规划;
比如多想几个拍照pose,功夫做得越深越不后悔——当然,这一切都可以先从国内短期游培养起来。
(in 苏州)
今年元旦去北海道顺便在东京小住几天,我选了一套明制琵琶袖上袄配马面裙。袖上的茶花刺绣很是温柔大气,本身配的下裙太长,为方便走路换了件汉元素改良,天太冷就系了个假毛领围脖。
in神乐坂的小弄堂
in下北泽二手淘货天堂
准备这么多,也不过是只有一天的时间庄重地穿上汉服,路过别人的全世界。
但那天回忆起来好像只有开心,在小弄堂遇到穿着和服的日本小姐姐们迎面走过,她们会很有礼貌地点头颔首。偶尔有路人问起来会告诉他,这是中国汉民族传统服饰,虽然只是改良款的设计。
然而那时心中充斥的更多是 “穿了件合适衣服”的雀跃,路过商店橱窗看到自己的影子也忍不住停下欣赏。后来我明白了,民族自豪感、文化传承都是其衍生,有什么能比穿了漂亮裙子的小姑娘内心更快乐呢,从古籍中走出、触手可及的汉服之美,才是它能一代代活下去的源动力。
如今汉服制式虽有所改良,但和普通衣衫相比穿起来依然是复杂的,纵然不是名贵布料,打理起来也更要花几分心思。
入秋时收起齐胸襦裙,拿出有夹层的袄裙比甲,花了一个下午将裙、衫、诃子、褙子、批帛、中衣……一件件耐心按照原本的线条接缝折叠成块状收纳或清洗,每次做这些细微的工作都感觉时间慢下来。
然后在某一天,把叠好的汉服整齐放进旅行箱,无论目的地在哪里,都感觉多了些期待。
有的衣服是值得收藏一生的纪念品,你穿着它去做一些特别的事,见到重要的人,留下照片或文字记录,于我而言能担此大任的衣服唯有汉服,深以为然。
最后说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