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练中自省成长

2023-06-01  本文已影响0人  流年染墨香

      尽管我明白自己的水平有限,心里早有准备,可当我听到评委老师对我上课评价时,内心深处依然挡不住的难受。

      今天上午我去地矿双语学校面试了。对于这个事,我征求了几个人的看法,都说私立学校风险大,没保障,不要去,也有朋友鼓励我,去不去暂且不说,先去面试,看看人家的学校到底是怎样的要求,这可是洛阳数一数二的学校,为了孩子也应该去面试一下。我也想检验一下自己到底是啥水平,虽然高级职称已经过三年了,可我知道自己的业务能力、授课水平依然需要加强训练、不断提高,平日里上起课来总不能游刃有余。

      周六早上七点四十五分我第一个先到地矿双语学校,在该校负责老师的指导下先到休息室签了名休息。不一会儿,陆陆续续来了不少年轻教师,一个个看上去像刚毕业的学生,气质非凡,年轻有朝气,唯独我鹤立鸡群般像一名老阿姨,在他们中间显得是那样格格不入,那样不协调。尽管平日里注意锻炼,注意个人形象,到底年龄不会欺骗人,岁月不饶人,自己真的不再年轻了。不禁感叹,这个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它是年轻人的天地,自己已在岁月末端,该退出这个舞台了。

      我是第一个签到的,按顺序我是语文组第一个面试。负责老师领我到备课室,交给我一本九年级下册书和一张稿纸,告诉我开始备课,讲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我翻开课本,这一课在中考范围之内,于我而言是熟悉的,连年带毕业班,就像老朋友,每年都见面,且相交甚深。我稍作思考,捋一下思路,便开始在纸上写本节课的流程和重难点儿。

      因这是苏轼的一首词,我从介绍苏轼入手,他的文学造诣、他的仕途坎坷以及他面对人生风浪的豁达和睿智。一段激情导入,接着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词意,在理解词的基础上感受词人所表达的情感。在这里我设计的问题是:诗人往往借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你觉得这首词作者用典故了没有?它表达词人怎样的情感?

    整个过程自我感觉思路还清楚,讲得挺顺当。可讲了大约六七分钟,评委中的其中一名女老师示意我停下来。问我教没教过这一课,当我回答说教过时,她说那怎么感觉很陌生呢?也许是我紧张语言表达不够流畅,也许是我的教学设计不够新颖……

      委婉的否定拒绝没有让彼此尴尬。接着我在老师的提醒下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她问我来自哪个学校,我逐一回答。在我转身要离开时,评委中的另一名女教师喊住了我。

      “你是河南省骨干教师~~~吗?”

        “是的。”我回答。

      “你很厉害.很厉害!”

        这位评委老师口罩后边的是笑容,眼里是光亮。从她的问话里我知道她也是省骨干教师,我们应该是同一届骨干教师,共同在洛师学习过。

      驱车打道回府,这是一趟砥砺勇气的出行,也是一次衡量自我素质能力的特殊考验。虽然以失败告终,却让我感触颇多。

      走出去方知天地之大、人才之多、竞争之烈;走出去方知自己之渺小、水平之有限、教育理念之落后。虽没有机会聆听其他老师的课,单凭朋友对那里学生成绩的介绍你就知道有多厉害。数学班级平均分在110以上,班级学生有三分之一成绩满分,大部分在115分以上。再看看自己身边的学生成绩,优秀者寥寥,及格者占三分之二,还有一部分不及格。

      为什么悬殊会这么大?是学生不够努力?还是老师教学存在问题?亦或是其他原因呢?我想这些问题都有吧!朋友家孩子在洛阳上学,成绩在年级里排前三名。平日里有刷不完的题,还有上不完的辅导班。大家一听可能觉得这样不是摧残孩子天性吗?是啊!孩子天性爱玩,那你让他玩去,他能玩成才吗?

      习主席说:幸福的日子是奋斗出来的。那好成绩也一定是拼出来的。学习上想不努力、轻轻松松就获得好成绩是绝对不可能的。学生不努力不行,老师不努力也不行,不转变固有的传统思路,不改变育人理念和方法是永远也改变不了落后现状的。

      教育是关系孩子前途命运、国家兴盛发展以及千家万户幸福与否的大事、要事,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躬身力行,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在“启智、培根、铸魂、润心”上下功夫,因为这是教育的真谛。

      那么,就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努力向上,不断成长的教师,做一个无愧于学生成长、无愧于人民期盼、无愧于时代重托的真正合格的人民教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