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相遇
五天的军训结束后,时隔十日,我和我的新学生再相遇于研学途中。
为期三天的再相遇中,我们依次参观了五台山、徐向前故居、阎锡山的故居、忻州古城、晋祠和八路军纪念馆。其间我们领略了五台山和晋祠雄浑壮美、神奇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了解了山西从西周东汉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也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对家乡——山西的热爱之情。所以,这次的研学活动是非常成功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也注定了再相遇会给我不一样的感悟。
教与学
研学是一种寓教于乐、融学于游的教育形式。一般来讲,导游承担着教师的角色,教师则承担着助教、生活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身兼三种角色,我对教与学有了新的体验。我们在晋祠遇到的导游刚开始声音低、语速快,不会和我们互动,更不会理睬我们听了多少,直到我们不断提要求她才对自己的讲解做了调整;五台山的小杜导游面对小升初的学生,他会讲学生相对熟悉、感兴趣的内容,尽量用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语言讲解佛教的历史和文化,还会和我们老师探讨讲解内容的合适与否;八路军纪念馆里身着军装的女讲解员仪表端庄而不失温和、吐字清晰而富含情感,很容易将人的注意力吸引过去,讲到三五九旅时,她还为学生唱了《南泥湾》。三位导游,三种风格,“教学效果”高低自现,很值得我借鉴。另一方面,由于年龄小,学生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而且相较于耳朵听,他们更喜欢眼睛看(形象思维),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我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和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能力,以便他们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初中生活。
想与做
研学第一天在坐了八个小时车到达五台山吃过午饭后,徐宇杰同学出现了严重的晕车现象,经过一晚的休息,虽有些好转但还是未吃早餐,而我们接下来参观殊像寺、五爷庙和攀登黛螺顶的行程是很费体力的。于是,我就想干脆和他一起留在酒店休息,又想让他坐缆车上山,可怕他晕缆车,之后又想如果在登黛螺顶的过程中发生万一,救护车开不上去,医护人员很难尽快赶到……百般思考之后,我心里更没主意了,便问了宇杰意见,最后决定不坐缆车,徒步上山,走不动我俩就原路返回。一路上走走停停,刚开始还能跟上宇杰,之后就找不到了。登到三分之一的台阶时,我就出现了浑身出汗、腿脚无力、呼吸困难、头晕目眩的现象,但想到自己身上的“担子”,休息片刻,又硬是咬着牙、低着头继续往上登台阶。感觉走了很长时间,可还是没看到宇杰,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坐在台阶上休息。好大一会儿后,才看到宇杰从下面上来,一路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继续前行。大约用了一个小时我们所有人爬完了黛螺顶1080个台阶。奇怪的是宇杰的晕车现象也渐渐消失不见了。事后,我想如果做一件事之前我们总是想会遇到的困难,其实是在给自己找不做事情的理由。做事情只要目标对,我们不妨少想一些,多做一些,离成功也许会更近一些。
得与失
说实话,研学很累,加上天气炎热,学生很容易不舒服。在佛顶庵宋雨辰同学中暑了,我赶忙搀着她到一边。一位来自浙江的好心人听说雨辰不舒服就连忙起来让座,知道雨辰中暑了就热心肠地用土方法给她治疗。虽然治疗过程很痛苦,但治疗效果立竿见影。这位好心人还手把手把土方法教给我,或许是我笨或许是我的右手骨折未完全恢复,教了好几遍我还是不会,白白辜负了人家的一番心意。所幸,后来雨辰告诉我她学会了——她用土方法消除了班里另一位同学的中暑症状。虽然我们错过了杜导精彩的讲解,错过了参观庵内神像的机会,但我们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最纯粹最美好的情感,学会了治疗中暑的方法。相信雨辰和我的学生今后会义不容辞地帮助每个需要他们帮助的人!其实,研学就是一个得失的过程:我们吃不好睡不好,失去了安逸舒适的居家生活,甚至还要忍受病痛的折磨,但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明白了道理、掌握了方法、挑战了自我、收获了成功。正所谓: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人生时时处处充满了得失,我们不要只关注自己失去的,应多关注自己得到的,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抱生活。
我认为研学和旅游一样,风景会因同游者的志同道合更美,心情会因相伴人的乐观大度更好,感谢所有组织参加这次研学活动的人,这次再相遇因你们而精彩!同学们,从初相识到再相遇十几天的时间转瞬即逝,期待我们三年长相守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