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说说生活、文字随笔-生活工作点滴

当年的那杯奶茶

2019-08-06  本文已影响2人  OliverWorlds

OliverWorlds File 096

现在市面上有哪些主流的饮料呢,除了咖啡和传统的茶外,我相信就是一杯奶茶了吧,什么是奶茶呢,顾名思义就是牛奶加上茶的组合,看似简简单单的组合,却引领了一波饮料界的潮流,到现在为止,奶茶依然是很多人外出首选的饮料选择,看看街道上快要赶上便利店的各种奶茶店,就明白奶茶是有多火热了。

网红的出现可以说是奶茶的第二春,为正在萎缩的奶茶市场打了一针强力的强心针,喜茶、鹿角巷、奈雪的茶等后起的品牌借助网红的力量大红大紫一番,也让很多人从中赚取了无数的暴利。

再说下去就要长篇大论了,就此打住,每次说到餐饮市场我都会忍不住啪啦啪啦的说很多很多,坏习惯,应该好好的纠正,哈哈。

我第一次接触奶茶应该是在2005年吧,一个名叫“街客”的品牌悄悄的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当时的奶茶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市场,很多奶茶都是依附在一些小吃店中,口味和质量也十分的差劲,“街客”算是现在这些奶茶店的始祖了,窗口店、专为奶茶而生。

其实在此之前,上海已经有了数个奶茶品牌,比如台湾泡沫红茶大王开的“仙踪林”也算是众口皆碑了,森林系的装修风格,里面还有数个秋千的座位,浪漫的风格十分吸引女性伙伴前往,不过人均价格在20-30的定位在当时也算是相当高了,想进去喝一杯奶茶还是要和自己口袋里的钱包好好商量一下的。

再转回原本的话题上,虽然第一次喝的奶茶是“街客”,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却不是他,而是随后的另一个品牌“茶风暴”,更加清新的装修风格加上当时非常风靡一时的奶绿受到了无数人的欢迎,加上人均5-10元的价格也算是相当亲民了。

当时上班的时候,经常会用“茶风暴”来互相请客,不过现在回想起来,“茶风暴”整体的口味比“街客”更为清淡一些,而且奶绿确实非常好喝,可能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受到上海人的喜爱吧,因为“街客”的口味真的太甜太浓郁了,我记得当时还没有那么多什么“七分糖”、“半糖”、“微糖”的选择,似乎就连“去糖”都没有的选择。

不过也是因为“街客”和“茶风暴”等品牌的突起,上海的奶茶开始慢慢的浮出了水面,慢慢的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不过这个时候还为之过早,让上海人真正习惯喝奶茶是多年后的“一点点”做到的。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的奶茶,真的会觉得非常的土,也是,不管是从造型、杯子还是口味的选择上都完全无法和现在的奶茶相提并论,就连定价很高的“仙踪林”的选择也并没有多多少,当时的奶茶还在奶精冲茶和茶粉冲奶之间互相斗争着,现在茶粉冲奶已经几乎看不见了,这点上来看,“仙踪林”还是非常有独特的眼光的,因为在当时,茶粉冲奶似乎代表着更好的口味。

在2005年到2008年这段时间,手里拿着一杯奶茶和去奶茶店喝奶茶的感觉和现在去星巴克是差不多的(当然,我没有说星巴克很高档,只是与大部分奶茶相比,星巴克要高出不少),地位非常的高,可能也是当时手工制饮料稀少的缘故吧,能够喝上一杯奶茶也算是不差的待遇了,所以当时上班的时候,领导很喜欢买奶茶请大家喝当作奖励,想想看和现在请大家喝星巴克是不是一个道理。

记得当时“仙踪林”在浦东滨江大道上开了一家新的旗舰店,西餐厅般的装修风格,将奶茶定位上升到了50元,配合各种自制甜点和简餐,也算是标新立异了,当时他们希望借助滨江大道的地理位置和游客展开一波新的战略部署。

以奶茶为基础,加上了各种咖啡,配合手工饼干、蛋糕和一些沙拉小吃,在一个环境不错的区域里,其实怎么看都没什么问题,不过还是高估了当时人们的消费水平,想在这里吃个下午茶至少200元,要知道当时可是2005年啊,我记得那一年我的薪水也才1600元,想想这个消费真是恐怖。

这家旗舰店开了没多久就倒闭了,也算是一种新的尝试失败了吧,其实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奶茶毕竟还是奶茶,超出这个定位了就没有能够接受的理由了,尤其还是在那个没有大量宣传、没有网上营销、没有网红的年代。

在多年后,“一点点”将奶茶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再到现在用着各种营销和宣传来销售的奶茶,我越发觉得当年的那杯简简单单的奶茶真是难能可贵,也许,还是一句老话,一个时代造就一片天地吧,奶茶如此,人生也是如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