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野心那么大,只有繁华的都市容得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3249939/200d635395ad793e.jpg)
——你为什么来纽约?
——我没有很多的选择,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大到足以容纳如此之多的肆无忌惮、漫无边际的欲望……我幻想过上一种二十四小时昼夜不息的生活。 ——《你要像喜欢甜一样喜欢苦》
二十来岁的女孩从美国的小城孤身一人跑到首都纽约的一家小店做起了服务员,这是她与老板面试时的对话,打动了老板的同时,也感动了身为读者的我。
其实我并不想要过多的罗列这本书的诞生与后续的神奇,但又不得不枚举它所被人津津乐道的传奇:丹勒在做服务生的期间写下了自己的见闻,或关乎性或关乎酒色,在得知自己的一位常客是出版商之后便拿着自己写的给他看,这位出版人仅仅读了十页就签下了这本书,后来它所创下的业绩已经不足为怪,也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出版过程,吸引着我买下了这本书。
扉页上关于老板与服务生的对话让我不禁浮想联翩,依稀记得幼时的自己也有一个城市梦,后来啊,它演变成了一个一直追逐的目标。于丹勒而言,纽约这个城市,容纳了她所有的浮躁与不安、憧憬与野心,所以,她来了,为了成全自己的野心,抛下一切地来了。
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北漂上漂无时无刻不在上演,每一个应届生都面临着到底是去北上广闯一闯还是回到自己安逸的小城过完一生的抉择。我依旧记得《问题之书》中的一个question就是你更愿意在一个大城市漂泊还是在一个小城市安居乐业。
向往大城市的,大都是来自小城的孩子,想要见识那繁华的大都市,过上一种挥金如土的生活,向往小城的,大多是在都市里漂泊半生、抑郁不得志的,总觉得自己若是当年留着一个小城安居乐业,如今大概是车子房子票子都有了,好过而今依旧用着微薄的工资过着浪子的生涯。
也有人问过我,以后会回到自己的家乡的吧?我笑言大概吧。私心里却想着,我还幻想过上一种忙绿到昼夜不分的生活呢!哦,当然并非看不起故里的意思,只是这座城有太多的朝九晚五,也有太多的慵懒散漫,至少我去过的那么些城市里,并没有一个地方如故里这般完美地融合了朝九晚五的忙绿与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慵懒,它让你想要放松就放松,想要忙碌就忙碌,而我呢,幻想着逼自己一把。
我这人生也三四分之一了,大抵是被安排地太好了,所有的一切都按部就班地上演,在家门口读完幼儿园、小学、初中,考上理想的高中,除却文理分科为了逃避学医而选择了文科,这么多年几乎走的都是既定的轨道,但选择了文科的我也没有逃离家里人的路子选择了师范,最叛逆的大概就是把大学使劲儿往省外填最后把自己坑进了山沟沟吧。
人生啊,总是要为自己任性一回,如丹勒一般,成全一次自己的野心。有人说,外面太苦了,没有人能帮衬你,一切都要靠自己打落牙齿和血吞。我想,我是感受过被人背后捅刀子的滋味了,无外乎更加无助更加悲哀而已,人生还不就是傍着这些疼痛完成成长的么!
世界那么大,就该出去看看,见识过不一样的风景,结识了不一样的人,你才会发觉当年无知的自己有多渺小。我想,这是蜗居一隅的人怎么也体会不到的。但在出去前呢,是需要装备自己的,你必须不断地努力,为了不辜负本可以优秀的自己,也为了配得上自己野心,也许这便是这本书名的由来,你要像喜欢野心与梦想带来的甜一样去喜欢你所正在努力中所承受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