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能发掘营潜能发掘营 【知识IP】文章合集

以我为主,拆为己用

2017-05-18  本文已影响63人  精读君

一、缘起

参加知识IP潜能发掘营,听第四堂课赵周老师的《用拆书法练内功 构建知识体系》。课程涉及的议题是:

①学习的问题在“学法”而不在“教法”

②学习能力与读书:内化与应用知识

③拆书帮便签学习法

④学习能力与手机:分析与整理信息

⑤便签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概念

学院学习: 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主要目的是通过考试。从学校出来后,很多人仍然继续这种学习模式,心态是拿到书就想把书读完,希望拿到干货,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

成人学习:以自己为中心的学习,基于解决当下问题和提升能力。具备以下5个特征:自我导向、内在驱动、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关联学习者经验、强调实践。

移动学习:教学工具更新换代,手机各类App、知识付费平台、慕课系统等层出不穷,但从学习效果来衡量,差强人意。换言之,教学工具效率的提升,并没有等比例提升学习效果。

成年人的学习效果,从根本上来说,主要取决于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这是成年人的基础能力、元能力,意即:能力的能力。提升相对慢,但回报最高。

信息质量:不同的信息源,具有不同的信息质量。知识是信息的子集。一般而言,知识具有上下文,包括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质量相对较高。

举个例子,关于喝水的知识,知识型的表述是:如果肾功能没有问题,成年人一般要喝2000毫升水。表述相对完整。信息型的表述是:每天喝八杯水。表述要素不全。

信息型的表述方式,更容易传播,但质量比知识型的表述低。

信息环境:传统图书环境下,一般而言,书本经过专家、编辑筛选加工,信息质量相对高。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文章,由于任何人都可以发布,且受限于载体以及追求传播量的趋向,信息质量相对低。

由于信息获取工具的进步,现代人信息获取总量增加,信息过载、知识过载普遍存在,但平均信息质量相对降低。

赵周老师打比方说,传统图书环境类似西药铺,主要是对症有效的西药,或是久经验证的中药。当今手机信息环境,类似于集市,卖大力丸、狗皮膏药的吆喝声最大,需要辨别。

信息环境不由个体所左右,个体能做的是反求诸己,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学习效果:意即学习后对学习者的效用,就成人学习的目标而言,就是说是否促进了学习者的问题解决和能力提升。如果只是增加了知识数量,而对问题解决和能力提升帮助不大,那么,这种学习效果偏低。

学习效果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即便听了优质课程,往往也是听听激动、想想感动、回去不动。原因就在于这种学习,是以教师“教法”为主,而不是以学习者的“学法”为主。

我们知道,内因为本,外因为辅。因此,学习能力高的人,会在学习之前自问:我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为学而学,还是为解决问题而学?

知识体系:所谓体系,可以类比网络和框架。非点、非线、非面,而是立体化、网络化结构,有支撑、有容积、有弹性、可生长。

个体有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可以快捷地差别一个新知识是否重复相似、是否是原体系的缺陷,从而更新优化自身知识体系,新陈代谢。

没有知识体系学习者的表现是:听风是风听雨是雨、针插不进水泼不进、顺我者点赞逆我者不看。这本质上是因为学习者缺乏批判性和建设性思维,系统封闭,无法与外界进行有效的输入、输出交换。

三、问题

界定了上述定义后,本次的课程《用拆书法练内功 构建知识体系》,按照赵周老师说的拆书法,补上前因后果、边界条件后,重新表述为如下问题:

在信息过载、移动学习的信息环境下,如何提升学习能力,不役于信息和知识,以我为主,将不同质量的信息和知识拆为己用,构建可持续生长、良构的知识体系?

四、方法

以我为主,按需拆用。

逻辑:信息和知识从根本上说,对个体都是过载的。但当下马上要解决的问题却是有限的。有些信息和知识,需要储存在内存中同步调用,有些要存在硬盘上便捷查询,有些只需要存储在云端,迟些获取无关大碍。

也就是说,信息和信息之间,知识和知识之间,重要性是不同的。这个重要性,只取决于具体的学习者本身。因此,每次学习之前要自问:我为何而学?

比如说,为当下而学,为兴趣而学,可以按二八法则来划分。再比如说,一本书,某些章节有用就看。其它可以暂时不看。

赵周老师打了个比方,读书好比看病,首先要分科,而不是马上跑到某个诊室去就诊;也不需要掌握医生全部的知识,只需要解决自己当下的病症。

五、工具

1、拆书帮便签读书法

拆书帮便签读书法

每一步都有自己的质量标准:

第一步(I):用自己语言重述知识

诠释、准确、清晰、致用:主要以自己语言准确、清晰还原,并加工出明确具体的操作步骤。

第二步(A1):描述自身过去经验

鲜活、故事、对应、反思:自身亲历、亲见、亲闻,起因、经过、结果完整,与I便签对应,加深对经验和原文的认识。

第三步(A2):预测自身未来应用

目标、行动、关联、可控:目标是否Smart?有没有详实完整操作方案?是否应用I便签的方法?可测量、可达成吗?

其中、I、A1便签主要作用在于知识内化,A2便签则在于知识应用。

2、信息整理质量标准:清晰适用边界

(适得其反):有没有相反观点和反例?

(使用条件):要这样做,得具备哪些条件?什么情况下不管用?

(旁敲边鼓):从前有没有类似信息?其他领域/行业/作者如何看待类似问题?

(楚界汉河):无论是相反还是类似信息,和这个信息的真正区别是什么?交界在哪里?

3、信息分析质量标准:追问前因后果

(前车之鉴):他是怎么引出这个信息的?为什么这件事对我重要?

(相因相生):作者提出了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是怎么验证或排除的?还有其他可能性吗?

(以观后效):若依从信息去做之后会怎样?对我的效用是什么?

(自食其果):不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不改变的问题有多严重?

说明:点的知识,加上前因后果,变成线;加上适用边界,变成面。对每个知识点结合自己规划A1/A2便签,变成体。赵周老师形容这个过程为“举一反三”,1点增加3个维度,就能够嵌进自身的知识结构。

编号:FH0153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