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阅读
2012年以前,我主要还是强调自我、强调思考。这几年的读书和经历,让我更明白行动和社会的重要性。以前我很相信,不要跟别人比,要跟自己过去比,不断取非,就有精彩人生。但是,很小的进步或好几年才进步也可能被认为是可接受的。这种想法还是太自我,太把自己的过去当回事。
要跟别人比,跟同辈比。要依靠顺人性的动力:地位竞争。比赛输了,就憋着、忍着。别玻璃心,别辩解。老是跟自己过去比,进步是太慢了,而且,你的过去这个基准就那么重要?别j把过去的偏好和品味太当回事。
跟别人比,才知道他们进步得真快。别人就是比你有知识、有钱或有社会资源。外部刺激比内心反省更猛、更直接,伤害了你的骄傲。你真心要战斗!这跟独立人格没关系,人就是要点情绪来推动自己。
以前我很相信,要用思想改变人的观念,即使们现在不接受,将来会;即使他们感性的部分不接受,理性那部分如被挖掘也会接受。后来我发现,别人通常不会被你改变,现在与将来都不会,理性也不一定胜过感性,我自己也要看到、听到、用了、做了,才能改变。
思想不能改变人,产品可以。不必劝人做,自己做就是了,找到跟你一样的人一起做就是了。重要的问题不是思考、辩论、评价,而是自己做了什么。大机会是人尝试、执行、探索出来的。坐而论道、空口评论,无论对错,如果没有下注,都没什么意思。
这不是普通的问题,而可能是现有科学和理论本身的局限。过去我在思考时,会以因果关系为主,因为因果推理是思考的主要结构。它针对已发生的事,反思已有证据,用线性因果的形式来表达,大原因大结果,小原因小结果,不会出现小原因大结果。
但是,社会比现有科学复杂。市场、社会运动,尤其是现在的互联网,众多的作用者会相互反馈,超越了古典的因果关系,相关、趋势、风、幂律,变成主导。你都来不及思考,新秩序已形成。行动甚于思考,跟随趋势甚于追问原因,行动起来试错、跟随潮流前进,才是社会适应策略。
不仅社会是这样,生活也许也是如此。很多事情理论还没弄清楚,在你有生之年也许也难以弄清楚。一个人如果仅仅按照科学和数据证实的知识和理论来生活,将会寸步难行。
等有了恋爱科学你才谈,最好的青春都过去了,有时一辈子都过去了。要边做边学,边行动边思考。大家觉得显而易见的事不需要那么多数据。等数据收集到手,最佳的决策时间已经过去几年了。
生活跟学问不同,学问的确要多问为什么,了解已发生的,再创造还没发生的,但生活不能总等到理论完备才开始。在懂血液循环之前人类凑合过了几万年,出过错,但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