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心理

就这样一辈子____心真的很痛

2017-10-24  本文已影响0人  雪滋

       

就这样一辈子____心真的很痛

        女,21岁,大学刚毕业,实习结束,已接到单位通知,准备入职。       

      自述: 不知道什么原因心脏很难受,做了检查,医生说没有问题,但是症状没有缓解。

        问:“这个症状什么时候开始?当时什么样的感受?” 

        答:“几天前,当时觉得自己可能要离开这个世界,非常难过。”

        问:“发生了什么?”

        答:“没有特别的,最近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心痛!会无缘无故地哭,根本控制不住!心脏不舒服,感觉特别难过,不知道自己在难过什么!”

        问:“确定一下,你说的心痛,是你感觉心脏不舒服?还是心脏真不舒服?”

        答:“是觉得心脏不舒服,在医院内科做了检查,医生做完心电图,说一切正常,心脏没有问题;但是我总觉得不舒服,很难过,象堵着一块石头!”

        问:“刚毕业,没有想过继续深造吗?”

        答:“想继续上学,本来考试成绩也还可以,但是选的专业太热门,差1分没有录取,只能选择就业。”

        问:“知道这个结果后你的感受是?”

        问:“怎么说呢,一开始不相信,后来觉得自己完了!”停顿片刻,她接着说:“我在广州上的大学,一直希望能留在北上广或者其他一线城市,但是父母非让我回来,他们说我是女孩子,离家太远不放心,他们的年龄慢慢大了,希望和我在一起,以后需要我照顾,没办法只好回来了!”

        问:“还有吗?”

        答:“我是在要入职的单位实习,办公室几个姐姐人挺好,但是她们每天聊的、说的都是家里、孩子那些事,专业上好像也没有什么追求,基本都放弃,我和她们实在没有共同语言;我才21岁,就要在这个城市,这个单位开始混日子,混几十年退休,想想都可怕!特别难过!”

        问:“所以你害怕了?觉得没有希望?”

        答:“是害怕!觉得没有希望,一辈子就这样了!”

        问:“想过如果考上会怎样?”

        答:“可以读喜欢的专业,可以继续深造,未来可以在事业上有所发展,但是,一切都结束了!”

        问:“假设你留在北上广,会怎样?”

        她低头认真地想了想,说:“嗯,留在喜欢的城市,有喜欢的工作,就是无法陪在父母身边!”

        问:“留在喜欢的城市,无法陪在父母身边,一定会找到喜欢的工作吗?”

        答:“不一定,但是我可以努力!”

        问:“想达到的结果是什么?你觉得努力一定会有结果吗?

        答:“留在大城市,做着喜欢的工作,未来在专业上有更好的发展!努力,不一定会有结果,但是不努力,一定什么也没有!”

        问:“想要的未来,只有留在大城市才可以拥有吗?”

        她笑着说:“其实这个城市虽然不是最喜欢的,但是也还好,专业上如果想发展,还要靠自己学习,提高吧!”

        问:“目前的情况下,你的专业有可能通过其他方式或渠道继续学习吗?”

        答:“真想学习还是有办法的,比如函授,或者网上教学。”

        问:“心脏不舒服,假设排除器质性病变,你觉得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心理问题吧!压力太大,考试失败后对自己很失望,周一就要去上班,觉得看不到未来,没有信心,又有点不甘心!”

        问:“不甘心怎么办?”

        答:“继续学习吧!争取明年能考上,实在不行就选择函授或者网络学习,反正不能放弃!”

        咨询结束时来访者总结:虽然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再心痛,但是感觉好很多,以后要学会不给自己那么大压力,可以尝试用按自己的想法制定目标,办法总比困难多,最终还要靠自己努力实现理想,未来好像没有那么可怕了!

        来访者很年轻,刚从学校毕业踏入社会,发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很大,由于自身抗挫折能力较弱,容易被他人或周围环境影响,无法独立解决内心的冲突;

        咨询中多次提到:“感觉很难过、莫名其妙地哭、胸口象堵着一块石头!”这些感受实际是对情绪的表达,很明显,她一直沉浸在消极悲观的情绪当中。

        基于父母的要求,来访者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离开喜爱的城市,没有考上心仪的专业,未来沉闷的工作等,都带给她深深的无望感;在一系列的理想破灭中,来访者失去希望,产生绝望的情绪,自我设限“没有希望了”、“我的生活完了”等等不好的预期,从而感到悲观难过。

        悲观是典型的负性情绪,似乎不论做什么,情绪都无法得到缓解,更容易关注事件最坏的结果,往往长时间难以调节。

        我们之所以能够且愿意付出努力改变生活,是因为一个信念,即“我们的行为会产生特定的结果,掌握这其中的联系,可以让我在未来通过行为达成目标。”因此,希望感是一种生活的必需品,而失望感却会带来不愉快的感受。

        来访者放弃自己的需求和愿望,还有一个原因是讨好型人格,她的特点是敏感、多疑、为了他人宁可委屈自己,认为别人的情绪变化跟自己息息相关,潜意识认为自己有义务让别人高兴;同时非常在意他人的负面评价,为了维持他人对他们好的评价,会时刻关注着他人,努力让他人满意。

        讨好型人格很难拒绝别人,即使委屈自己也要让别人满意;我的朋友,是讨好型人格,在一天清晨微信我:”终于学会拒绝了!“一位朋友向她提出帮助要求,她明确表达拒绝,冷静理智地帮助朋友分析目前情况,礼貌地表达了诚意,她说:“我学会了拒绝,再也不纠结拧巴了!”

        与日常表现出来的好人形象不同,讨好型的人内心容易产生冲突,会感觉累、压抑、委屈、愤怒、甚至抑郁等等。

        他们会害怕和他人起冲突,会努力避免一切可能引起和别人发生矛盾的事情,一旦和别人起冲突,他们会选择首先道歉和妥协。

        是什么原因导致讨好者努力取悦他人,委屈自己呢?

        根本的原因在于:讨好者们对于安全感、别人的爱、别人的关注有着超乎寻常的渴望;只有我表现好,乖巧懂事,努力让你们满意,大家才会接纳、认可、在乎、接受我,而自己的感受并不重要!          生而平等,关注自己的感受,允许并接纳自己!健康、积极的心态是幸福生活的源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