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的性格——《乌合之众》读后感

2021-05-03  本文已影响0人  UAnnnnn

研究大众心理避不开的经典,社会群体性新闻解读的最终归宿,大众心理研究——《乌合之众》。

作者古斯塔夫,勒庞,群体心理学创始人,法国社会学家、人类学家。

这本《乌合之众》就像是勒庞的一篇群体心理研究论文,从群体的性格;群体的思想观念;以及群体的分类特点三方面,由浅入深地对一个又一个问题,提出假设,论证分析,得到结论,是一份严谨的大众心理研究论文。

如果要给这篇论文加一个副标题,那就是:以法国大革命为例。

第一卷:群体的性格。

6人以上就可以形成群体。

而形成群体的标志是:自觉的个性消失,思想感情的统一。

勒庞认为,群体不是简单的人数叠加,而是个体自我消弭之后,与群体中的其他成员共同生成了一个全新的物质。

针对这个群体,勒庞提出假设:所有群体都具有几个关键性格。

最突出的两个特质是:降智;执行力大幅提升。

这是因为群体在一起,会互相传染极端情绪或观点,让情绪变得更极端;观点变得看起来更真实。

这会让群体中的我们放弃独立思考,变得愚蠢。

与此同时,群体的匿名性、无责任性,会释放人的破坏欲,降低人的自我约束能力。以及,人一旦从个体变成群体中的一员,就像是发生了某种化学反应,生成了一个新的自己,这个新个体,会更容易受到暗示,变得冲动。

匿名性,相互传染,易受暗示。

这三个原因使得群体变得极端切极具破坏性。

群外人很清楚,自己不能放火烧宫殿或抢劫商店,即使有这种诱惑也不难自制。但进入群体后,他会意识到复数赐给他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让他屈服于诱惑去抢劫杀人。——《乌合之众》

进一步论述群体情绪会发现,他们非常冲动、狂暴。

这是因为人在群体中会不自觉依附群体,被环境所吞噬,放弃自我警觉,和自我控制,让潜意识控制自己的行为。

这会让他们用最原始、未经教化的行为去应对外界刺激,比如:暴力。

与此同时,因为群体一直处于一种全力期待的状态,这使得他们对每一个信息都会不自觉加上感情色彩,变成某种倾向。

他们时刻保持蠢蠢欲动,时刻等待着“进攻”的讯息。

这种期待会相互影响,甚至产生集体幻觉。将眼前的事看错,用不相干的幻觉取代。

比如书中引用的一艘轮船在行进过程中,将一棵枯树枝,看成一船不停挥手、亟待救援的落难人员。

当侦查人员发现“这船人”的时候,整个轮船上的人,都说自己看到了这一船可怜的落水者,甚至还“听到”他们的求救声。

直到靠近枯木,这场集体幻觉才宣告结束。

群体的情绪事浓烈且单向极化的。

要么热爱到奉若神明;要么厌恶的弃如敝履。

他们从不怀疑,没有不确定的事,只要有人说到一个怀疑,这个怀疑就会成为一份铁证,然后群体们扑上去亲吻或者唾弃,没有中间状态。

这样极端的情感,势必带来强硬的态度。

专制、保守、排异。

但这并不意味着群体就是十恶不赦的。

正相反。

在无私奉献方面,群体能够做到极致,甚至群体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充当个体的道德净化器,人们进入一个群体,信奉并执行群体的决议。

屠戮和殉道,都是群体的勋章。

一个好的群体,会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社会人才。

面对这样的群体,我们要强硬,直白地运用具体形象的词语,告诉他们最简单形式的思想。

群体可以容纳不同的思想,虽然只能以最浅薄的、具体的方式容纳。

比如我们既可以容纳讲究入世的儒家,和讲究避世的道家这两种信念。

虽然大多数时候,我们对这两种文化的理解都只是几句朗朗上口的“名言”。

思想最终会变成感情,并随着时间积累成我们独特的民族性格。

群体的想象很单一。

但从另一方面讲,群体的想象也很神奇,他们会把表面有点相似的不同东西联系起来;或者把具体经验普遍化。

当然,想打动群体的想象,必然是最神奇的因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