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阳明身上能学到什么?
这个月DO书又一圣贤王阳明的书《传习录》。这本书去年也DO了,是值得每年看、DO的。王阳明的一生三个特别重要的时刻(十二岁立志,格竹子,龙场悟道),铸成了他成为一大圣贤。晚上听完小强老师的课,得到以下三个收获:
1.立志要趁早,要远大。所谓梦想就是说出来别人会发笑的东西。好像每天忙碌于工作生活,忘记了自己还有什么梦想,就像被生活推着走,忙碌于琐碎的事物中,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低头走路时,也要抬头看一看。看看写给自己五年后的一封信,看看年度计划。每当和他人谈到梦想这个词时,他人都会投来鄙夷的眼光,好像在说“这么大了还谈什么梦想”,觉得你不够接地气,因为他也说不出自己有什么梦想,好像工作后就不该有梦想似的。从小看电视想着当一名警察,后来也没这念想了。读高中时,想着考一所外国语学院当翻译,奈何实力不允许啊。最后选择了当一名老师。
2.心是可以通过转念转变对客观环境的看法,从而改变客观环境对你的影响。自从调回来以后,我好像就没以前那么开心了,上班没那么注意穿着打扮,工作比以前懈怠多了,对学生也少了很多耐心,教学也是一路下滑。一直觉得是环境不好,让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把所有的原因都归结于外在环境,却忘了重要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对事情的看法。王阳明被发配到驿站,住在阴冷潮湿的山洞里,他依然坚持修炼,没有忘记自己要当圣贤的初心。环境再恶劣,心中有信仰,终有开悟的那一天。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变成穷苦农夫,依然身体力行。被贬到无人之境的海南,竟然以吃到荔枝为乐,依然有一颗豁达的心。豁达是一定的,因为并非一定要怎样不可,这就是过客的态度。有才情的人,纵使深处深渊般的苦难日子,依旧可以感受到心灵的快乐。而我因为学生基础差,贪玩不好学就忘记了初心。那我教书的初心是什么呢?是帮助更多的孩子喜欢上这门学科,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3.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格物致知,看见竹子悟出正直,看见水得出上善若水的道理,看见月有阴晴圆想到人有悲欢离合。是因为从事物中格出了理,还是我们内心有这个理?王阳明认为所有的理都在我的心这个地方,都是我的内心赋予这个世界,外在的世界是我们内心的投射。致良知,在遇到的事情上保持正的念头去除恶的念头,实现我们的良知。当不知道怎么办时,良知会给你指引,自己的良知是什么,就做什么,是由内而外的过程,这样就是知行合一了。致良知这一块好像有点难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