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后乍现的美味食材:你知道地耳为何物吗?

2023-07-03  本文已影响0人  空之浮星

俗话说的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即便社会达至今,科技还在不断进步,但有一点是所有人都不能忽视的,那就是来自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品们。

现在的人们,在吃喝上是不太缺乏的,有钱的人天天山珍海味也不在话下,可我要说,每年每个季节,来自大自然的最原始食材馈赠,那才是最值得推崇的美味。

今天我要说道的便是其中一种——地耳。

今年进入夏季以来,雨水也是不断,懂得自然美的老人们也在家呆不住了,在️下完雨后便拿着塑料袋匆匆去后山上了。

他们先在游客游览的公园广阔草坪间穿梭,再行至坡度不高的树林间,寻找的就是看似很不起眼的、草丛中的一片黑呜呜的东西。

很多从他们身边走过、雨后出来呼吸下新鲜空气的人儿,看着他们积极地捡拾那片黑,都会好奇的询问那是什么。对,那片黑呼呼的、夏雨过后便会出现的就是地耳。

我和大多数城市里的同龄人一样,对父母那辈熟知的野菜全然不知,也从未去采摘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这么多年父母采摘各类野菜的品尝经验,对于地耳已很熟悉。

不过,我对它的认知也仅在知道它的采摘时节和食用上,其余一无所知。

地耳,学名叫“普通念珠藻”,别名很多:石木耳、地软、地木耳、地皮菜、野木耳等等,很有意思的是在《野菜博录》中,它叫“鼻涕肉”。我家这边通常都叫它地皮菜。

它是真菌与藻类结合的一种共生植物,它的结构很简单,分不出根、茎、叶。最初为球形,其后扩展为片状,大的可达10厘米,状如胶质皮膜,颜色为橄榄色、茶褐色,极少为鲜蓝绿色,它干了之后会呈现黑褐色或黑色。

夏秋阴雨连绵,是它生长的旺季。有的从草根生长出来,有的软软铺在地上,犹如用水浸泡过的木耳,水灵灵、嫩生生,肥润脆滑,有铜钱大小。

当雨过后,便能见它在草坪出生长出来,这时,要抓紧时机、及时捡取,因为它在地上一见阳光就不能食用了。

它在地上黑压压一片,不识的人只觉得挺脏,有些人直接踏过,可谁知道,它其实是可食的美味呢。

如果知晓后,及时捡回鲜地耳,回家后一定要立即用水清洗里面的泥沙、碎草、杂物,待漂洗干净后,将其晾干,可保存起来,像木耳一样随吃随泡。

若是对于它长于地上,很可能还被人踩踏过再采摘来吃,心理嫌弃感满满,宁愿弃之,那就要细细了解下它的营养价值了。

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它含蛋白质、糖类、矿物质、维生素、蓝藻素及钙、铁、磷等各种营养成分。其中,它的含钙量很高,每一斤含钙2000多毫克,这在蔬菜中都极为少见;它所含的蛋白质高于黄豆卜、碳水化合物高于许多蔬菜。

食用后,它能提供的热量值也相当可观,1个成年人每天需热量3000多卡,吃1公斤地耳即可满足此等需求。

在营养方面,它和木耳、发菜不相上下,甚至比木耳还更强一些。即便没有黑木耳、银耳名贵,但古往今来,它是人们特别是乡间人最喜爱的美食之一,堪称席上奇馔。

再谈及它的口感,那也是清爽、鲜脆的,还有种特殊的香味。它的烹饪之法也很多,可凉拌、热炒、熘烩、作汤、作馅,可荤可素,味道均佳。最普通的菜式有凉拌地耳、地耳豆腐、地耳炒韭菜、地耳烧肉等。

全国四种最出名的包子中的陕西地软包子,就是用它作为主料烹饪出来的。(附:四种出名包子为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上海水煎包、扬州蟹黄包和陕西地软包子)

它的营养价值和菜品都知道了,那食用它对人体有什么好处呢?简单而言就是它能降脂明目、清热降火、补充营养。其中降脂这条就能吸引广大女性的眼球,它是一种低脂营养保健菜,是减肥的良品。

不过,它也分适宜食用人群和不宜食用人群,这是在食用它前一定要重点把控的。

适宜人群:高血压、头晕头痛的病人、骨质疏松、中风、患有夜盲症的病人。

不宜人群:平素脾胃虚寒、腹泻的病人不可食用,妇女产后、寒性痛经以及月经来潮期间不宜食用。

一般这个时候的菜市场上都很少见到它,知道它的人自然也不多,它比那些野菜(菊花脑、马兰头、荠菜、马齿苋、香椿头等)的“名气”要弱上许多,想在饭店里吃上新鲜的它也较难。

再加上它仅靠人工采集,还要是这个特定季节的雨后,时间上也受限制,所以虽然它很普通、很平凡,甚至初见会令人厌恶、忽视的存在,但这一切都不能否认它是自然馈赠的珍贵营养品,不能否认它的价值(除了食用,还能作为药用)。

不知道介绍了这么多后,你对它有没有一个清晰的印象,若雨后见着,你会怎么做?

我在父母的“熏陶”下,对它很是喜爱,记得在前公司中,有位年长领导闲聊时提到了它,还感慨在本地多年,未曾尝到过它的美味。

当时正值这个时节,我父母刚采摘过一次,听罢,我第二天便特意带了一包洗净过的地耳给那位领导,并告知如何简单烹饪,之后领导多为夸赞它的美味。

所以说,它是一种很特别的存在,说它普通,它有那么多上述价值;说它生长简单,易采易得,不把握时机、不摈弃嫌恶之色,你又难采得。

至今倍感幸运的是,我知晓它、品尝过它,也详细了解了它。它还有一项值得我们国人骄傲的,那就是它在全世界都有分布生长,而我国是最早认识、食用并使用(中药里)它的。这一点的证明就在我国南朝齐梁时期,名医陶弘景的《名医别录》里。

你有吃过地耳吗?了解过这一美味珍馐菜品吗?你会喜欢它吗?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