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学习方法论,时间管理,情绪管理
1.写在最前——理想,哲学,宗教
《金刚经》有偈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心无所住,不入色香味触法。我是大俗人,喜欢美食,追求靓丽,执着于往事,憧憬于未来,难以做到六根清净,降伏本心。起心动念,没有了悟,执迷于小我,不如意则生烦恼,故常落贪嗔痴的俗套。
虽然不脱俗套,做不到离欲,难生无所住心,总觉得在世短短几十年,生和灭,最终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不甘心。看着爸妈慢慢老去,看到新闻上许多孩子/老人无所依、无所养,某一天突然下定决心,至少要让爸妈过上更加安适的生活,以及更有能力帮助我认为需要帮助的人,以自己微薄的力量留下有限的美好,大概就是我会一直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的所有意义。
2.学习方法论——思维导图、记忆曲线、雅思、注会、GMAT
2016年一整年连续考了三场大考,分别是雅思、三门注会和GMAT。雅思首战7.5,注会审计、经济法、税法一次通过,GMAT首战760,都算挺满意的结果。
先说背景,本科的时候学习很努力,以全专业第一的成绩拿到了保研资格。于是在同学们都在考研/找工作的时候我过着猪一般悠哉的生活。但在读研期间突然有些失落,觉得自己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总是走最稳妥的路,一路都平平淡淡,但无限风光在险峰,也是不甘平庸,在研一下学期决定申请新加坡国立大学,去看看大千世界到处走走,于是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考试/申请不归路。
(1)记忆曲线:
对于需要大量背诵的科目(比如注会的经济法和税法),我通常结合思维导图和记忆曲线来记忆知识点。所谓记忆曲线即记忆的形成,把各种记忆机制综合起来考虑,反映平均记忆力衰退的情况。
记忆曲线说明遗忘是有规律的,记忆后最初几天遗忘速度最快,之后遗忘速度减慢。因此我背知识点后几天都会反复复习,例如早上背的东西晚上复习一遍,第二天早上再复习一遍,依次累计,循环记忆五次左右遗忘的概率就很低了。但这往往耗费较多时间,因此我通常结合思维导图来记忆。
(2)思维导图:
我做思维导图喜欢用丰富的色彩、形象、图示等,笔记本总是画的花花绿绿,人称笔记小公举。对我来说思维导图效果比较明显可能是因为:
1)要背诵的内容特别适合这种层级的表现形式,画成思维导图后逻辑非常清晰;
2)把每个知识点要记住的内容一层层分解下去,因此要背诵的内容少了很多;
3) 我是图形记忆胜过文字记忆的人,自己平时也喜欢画画,于是就把知识点转换成简笔画的形式,学习起来就很愉快;
4)一边写思维导图一边复习提高我的专注力。
我的注册会计考试思维导图(把 20 多页的书做笔记只压缩的 2 页,用记忆曲线复习起来简单很多,喜欢把笔记做的漂漂亮亮的,特有成就感) 。
最后分别说下我雅思、注会和GMAT的复习方法。(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1)雅思:
1)听力:听力的话就是反复听教材,1.3倍或1.5倍速听,边听边跟写材料,教材真题非常宝贵,每篇听力材料我都跟写并且反复跟读,琢磨语音语调和句子的逻辑关系,有好的句子也摘抄下来做写作素材;
2)写作:当然也是大量背素材,自己把不同的话题分组,然后每组的每个典型话题总结比较通用的素材,也对每种写作类型(如对比、举例等写作结构)总结一些框架,雅思的写作时间非常紧张,背熟框架然后迅速填入素材非常重要;
3)口语:应该是有题卡,我当时是自己写了part1/2/3每个topic然后背熟,当然也积累一些比较通用的句子,考场上谈笑风生无压力;
4)阅读:雅思阅读时间非常紧张,也是多练,我习惯先看题再从原文找相应的考点,阅读速度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2)注会:
思维导图加记忆曲线,总结历年真题和轻松过关一,无他。
(3)GMAT:
1)语法:我在ChaseDream上看了众人强推的RON大神的截图,看完后简直对语法有了新的认识!每道og、分册上的语法题,都上曼哈顿或beatgmat这些网站搜大神们的讨论,一道题可以引申出很多知识点,虽然略花时间但是我个人认为很有帮助。首先这个过程就是对看过RON截图的温习和巩固,另外一些知识点也是补充RON截图的那些知识模块(modifier、parallel等)。
2)逻辑:我首先看了一本大家强推的cr bible,记得的就是牢牢抓住结论...然后看了RON的逻辑课截图,印象最深的就是RON说CR就是把复杂的东东personnel,想象是对一个十岁的小孩讲stimulus...然而听上去挺简单啊真正练起来还是蛮纠结的....所以我逻辑题一度陷入正确率60%+还老超时的困境...于是开始搜大神们的心经,之后决定采用暴力的方式,每道og的逻辑都画逻辑链,然后找gap/因果等,cr正确率提高挺多,至少对gap更加敏感了。
3)阅读:也是暴力集中突破,每篇文章总结框架、作者态度甚至可能的出题点。
3.时间管理——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是一种比较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把工作时间划分为多个番茄时间。一个番茄时间包含两个部分:25 分钟的工作学习和 5分钟的休息。
(1)番茄工作法所需要的工具
1)一个番茄计时器(一个计时的东西就行,App Store 有下,我一直BeFocusedPro)
2)一张 to do today 学习计划表,每天开始时填写以下事项:
(2)番茄工作法规则(相关阅读:《番茄工作法图解》作者: [瑞典] Staffan Nöteberg)
规则一:一个番茄时间共 30 分钟,包括 25 分钟的工作时间和 5 分钟的休息时间。
规则二:一个番茄时间是不可分割的。
规则三:每四个番茄时间后,休息大约15分钟。
规则四:每个番茄钟绝对不允许被打断!喝水也不行,和人说话也不行。
所以说,在 25 分钟内一定专心致志做你安排的任务,不能喝水不能说话,一般 25 分钟是很好坚持的,然后 5 分钟的休息完全不要去想之前 25分钟做的事情,让大脑完全放松。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发现:
1)自己集中注意投入学习的速度明显提高,原来 25 分钟能学习很多东西,5 分钟也能做很多娱乐。
2)每天能够知道自己真正专心学习的时间是多少,方便总结和未来的规划
我复习 GMAT 的时候的番茄钟是这样的:
4.情绪管理——运动、冥想
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当然是比较痛苦的,我减压方式即坚持运动、冥想。每周至少三次,每次超过30分钟的跑步和每天十五分钟的冥想,雷打不动。每次跑完步都像打了鸡血,觉得自己可以再学500年。当然也可以偶尔看看鸡汤文,或者和朋友出去放松放松,也是比较不错的解压方式。
5.写在最后——一点感悟
2016年顺利申请到新加坡国立大学统计专业,作为本硕读会计的文科生来说学统计真的挺吃力,而且上学期还同时准备着最后两门注会考试(财管和公司战略),期中考试一周飞回国考完了注会,由于考注会也分散许多了精力,自己数学基础也不是很好,为了有个好点的成绩顺利毕业不给爸妈再添负担,期末考试前一周没回家睡过觉,在自习室外面的板凳上过夜,好在睡眠质量好哪哪都睡得着...庆幸注会最后都通过了,期末考试也还不错,也顺利在坡找到了实习,闲时和朋友逛吃逛吃,不亦乐乎。
自己悟性还是不够,因此在努力的过程中,也常常在焦虑/疑惑/压抑/恐惧中挣扎,但也正是在这些于我比较艰苦的岁月,我交到值得深交一辈子的朋友,特别感谢她们的鼓励和帮助。当然也要感谢爸爸妈妈,有些人无法理解我读了研究生还要出国,一大把年纪还往外跑。但爸妈支持我做出的所有选择,当我半夜精疲力竭走在下自习的路上鼓励我,当我在跑步机上疯狂减压时安慰我。我还不够成熟,喜欢和爸妈诉苦,也徒添爸妈许多烦恼,实在抱歉。
最后的最后,希望大家也踏出舒适区,坚持本心(多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努力),虽然过程比较艰辛,但尝试体会这个过程,并接受各种可能的挑战和结果,实现更坚韧、更广阔的人生。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