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这点事儿

打造自品牌,不是玩一票就走

2017-06-06  本文已影响33人  李家小猫

◆◆

文 | 李家小猫

和信用一样,只要别人对你有认知,你就有个人品牌。

一个拥有优质的个人品牌的人,能在多个领域、多维度的激烈竞争中依然掌握主动权。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社群时代迅速崛起,经常游走于各大社群,除了勤奋打卡之外,很努力地在各个话题间隙,凑上去想接几句,但是你依然是那一棵默默无闻的小草。

斜杠青年非常火,线下各种聚会,你很想努力地介绍自己,发现不要说斜杠,连一条杠都没有,最后还是被人叫作“那个谁”。

我们缺一个辨识度高的标签,让别人牢牢记住你,需要把个人品牌浓缩成“个人标签”去传播,让你最佳的能力价值稳准狠地刺入别人的心智。

大V们自带光环,当然本身也的确有实力能给别人带来价值。我们普通人也需要打造和维护自己的个人品牌。

最早受古典老师超级个体的影响,了解到个人品牌,后有Spenser强调未来的商业,不再是渠道的竞争,不再是价格的竞争,而一定是品牌的竞争。让我逐渐形成对于个人品牌的认知,也对学习打造个人品牌有了一点儿体会。

做好手中事,每一言每一行,为自己信用背书

经营个人品牌,很多人把重点搞错了,总想憋个大招,一鸣惊人,往往忽略平时做事情,为人处事修养的积累。不排除机缘巧合,有这样的可能性。

但是更多的情况下,我们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没有做到出彩,何谈个人品牌?个人品牌需要连续稳定地输出对别人对工作有价值的东西,体现我们言行一致,人前人后一致的品格。

我们怎样对待工作,是否专业和敬业,我们怎样待人接物,是否有礼有节,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的态度,都体现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传递着我们的价值观,别人根据我们对外界做出反应的行为投射,形成对于我们的认知和理解。

参加过很多社群的学习,大家来自四面八方,各式各样的人都有。社群方明明发了课程表、群规范和学员手册,总是有人不厌其烦地询问,也不愿意自己稍微花一点时间做个了解,还总是抱怨。

熟不知别人已经在暗中对于你形成了一种认识,甚至有了一个标签,如果本来有很好的价值对接,有可能就因为这一点就产生微妙的影响。

有些人可能从未见过面,单单通过发的信息,就能了解一个人大概的修为是怎样的。

互联网络发达,有人借着虚拟ID,肆意发表言论,攻击别人发泄,其实有光照耀的地方,四处都有眼睛在看着你,应该珍惜每一次发声的机会。

我相信打造个人品牌在于平时的积累,小到每一言每一行,应该爱惜自己的羽毛。

十年磨一剑,训练自己的职场必杀技

古典老师说过,好的个人品牌要满足客户的核心需求,从“我有多好地,满足了谁的哪些需求”出发,这也正是Spenser一直强调的用户思维,从这个方向寻找逆袭的拐点。

用户思维同时结合自己的优势,个人品牌的思考,或许可以给自己列一个优势清单,做排序,然后删掉一半,重新评估,再删除,直到剩下自己当前阶段最重要、最希望得到认可、所处环境比较稀缺的一两个优势,持续不断地打磨。

最好这个技能只有你超强突出,看到过很多职场中通过小而美的技能胜出的例子,组织里各种表达能力很强的人很多,但是PPT呈现却做得很差,通过打磨PPT技能,形成了自己在组织内的标签,脱颖而出。

时刻保持这种观察与觉醒的能力,让自己挤进拥有组织稀缺性技能范围内的前列。

如果你综合能力强,又没有突出的特长,可以重点关注组织里的最大需求项,然后将自己的品牌标签向需求侧重。古典老师给的心法是,比如你所在组织最缺乏的是沟通能力强的人,你就侧重强调自己是个沟通高手,如果组织里稀缺的是执行力,就多多展现自己的执行能力。

时间一长,更多沟通或执行的需要也会找到你,锻炼的机会变多,也就成就了一个自己的品牌。

如果你觉得找不到自己的核心,找不到自己喜欢什么,最大原因可能是时间没有花在自己身上,总想找着开锁钥匙在哪里,其实钥匙就握在自己手里。

我们的注意力总是聚焦在外部,没有从自身内心深处挖掘内驱动力,外在的刺激与激励总是一时,能让你坚持的都不能够长久,得是让你热爱的事情才可以做得更棒。

高频率发出自己的声音,不动声色地成为自己行走的广告牌

Spenser说:不会写作的人,也许正在失去职场身份,不会写作的人,也许正在被职场边缘化。不会写作的人,也许正在失去职场话语权。

互联网时代的职场,打造专属自己的平台来沉淀自己的价值,那么公众号写作就是作者和用户之间,沟通连接的最短路径,它的底层逻辑是“内容-传播-沉淀”,可以通过写作,让别人来了解我们,传播自己的价值,别人就会了解我们在做什么。公众号写作可以算是一个很好的高频次地传播自己的平台。

一些优质社群,线下活动,也是实现价值链接最好的地方,前提也是我们有能拿得出手的技能,对人有用的价值。

甚至你从未那么在意的朋友圈,也是展现你个人魅力和价值的地方。你的思考、学习、输出与分享,都可以在这里体现,你的长期稳定有价值地分享,都会潜移默化地在别人脑海里形成相应的标签。

平时不觉得,不一定哪一天,刚好需要的时候,价值就会实现对接。朋友圈里有通过这样找到更好的职场平台的案例,不是1例2例。

还有不管是线上、线下各种场合,珍惜每次自我介绍的亮相,能不能短短几分钟,把自己最有价值的地方,简短清晰地分享,让别人一下子记住你,都需要多练习。

高频率小而精的分享,不需要憋大招,就是把能力封装成轻产品,高频次刷出去。

大部人在河边,找的是桥,却很少想要去哪里。个人品牌的重点在于,你能不能拿出一个此生都觉得对得起自己的东西。

任何积累都要放在时间这个维度下考量,投资,成长都是这样,打造个人品牌也一样,我们不是玩一票就走,在复利的作用下,待我们耐心地走到人生边上,时间会给我们一个惊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