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要学习心理学了
“心理的考虑也许会遭到忽视或推在一边,但它们不可能被排除出去。把它们从门里赶出去,它们又从窗子里爬出来。”
——杜威
匆匆忙忙的一天,这会来读点《课程理论》,读“课程与心理学。”收获就是,等中考结束,要读点心理学。
把所读的知识梳理如下:
学校教育的主要职能之一是要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这一章就剖析了现代心理学流派对学校课程所具有的密切联系,以揭示心理学对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影响。
01
在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最早把心理学引入对教育的讨论,最早设想按照儿童年龄特征来划分教育的阶段,并以此设置相应的课程。其教育方案分为四个阶段:(1)从出生到六岁,是体格发育阶段,由家长训练。(2)七岁到少年时期,学体操、音乐、读、写、算的基本知识,由国家控制。(3)少年期到十七岁,不仅学音乐和数学,而且修习文法、文学、地理学。(4)高等教育为青年中极少数优秀者实施,发展百科全书式的广泛兴趣,包括生物科学、物理科学、伦理学、修辞学和哲学。
后来对学校课程影响较大的,是亚里士多德对各种心理官能的分析。
他认为,灵魂是生命之本源。灵魂不仅赋予有机体以生命,而且使有机体潜在的特征得以展现。灵魂作为一种能动的本源,有着潜能或官能,它们以各种方式活动。亚里士多德描述的灵魂有三个组成部分:(1)表现在营养和繁殖上的植物灵魂,其对应的是植物的灵魂——体育;(2)超越各种植物的特性而表现在感觉和愿望上的动物灵魂,对应的是动物的灵魂——德育;(3)超越各种动、植物的特性而表现在思维或认识上的理性灵魂,对应的是理性的灵魂——智育。
但对于具有高尚灵魂的人来说,只知道寻求效用和功利是极不合宜的。
所以出现了理性官能的发展。
02
在亚里士多德以后的许多世纪里,从官能的角度来描述心灵或灵魂非常流行。
直到文艺复兴以及以后的年代里,官能心理学还为人们最为接受,学习寓于这些官能的操练之中。官能的操练是智慧的来源,学习内容本身并不重要,官能的发展高于一切。
03
形式训练说行程于17世纪、盛行于18和19世纪,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代表人物是洛克。他认为:“我们天生就有几乎能做任何事情的诸多能力,但这些能力只有经过锻炼才能给予我们做任何事情的能力和技巧,并把我们引向完美。”人的官能犹如身体一样,可以通过操练而得到改进。
洛克说,“教育的事情,并不是要使青年人精通任何一门学科,而是要打开他们的心智,装备他们的心智,使他们有能力学会这门学科。”
洛克重视数学,他觉得没有什么学科比数学更有利于培养推理官能的了,所以,数学对学生有无限的好处。
洛克的这种思想对后来学校课程有相当大的影响。
04
德国学者赫尔巴特是教育史上最早真正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人。赫尔巴特断然否定心灵具有与生俱来的官能,他认为心灵原本空无所有,心灵的发展是以与环境接触而获得的观念构成,
赫尔巴特的“观念联合”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官能心理学提出了挑战。他觉得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训练感官,而是要提供适当的观念来“充实心智”,并且重视课程的选择和内容的扩充,重视教材的排列和教学的步骤。
05
行为主义与课程。
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起的革命对心理学的发展进程影响甚大。
华生在《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一文中指出:“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纯客观的实验分支,它的理论目标在于预见和控制行为。”
行为心理学的出发点有二:第一,分析可观察到的事实,分析人和动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第二,研究有机体作出反应的刺激。初看起来,行为主义者关注的是“怎样教”,而不是“教什么”,但事实上,根据行为科学的原理设计的教学程序,直接涉及要教些什么,不教些什么,他们侧重的是行为,并要以一种可以观察到的、可以测量的形式来具体说明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
梳理梳理,其实每一种研究都倾注了研究者毕生的心血,为教育,为生命,且全力以赴。
时代的车轮驶向今天,我们依然在研究课程,研究生命,但作为教师的人们,是否都懂得了一点人的心理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