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底层策略丨收获颇多 写个总结
学完12讲蛮久的了,一直想着梳理一下知识。因为父母来广州看我,一直在陪他们到处吃吃喝喝玩玩,今天总于有空梳理一下。
关于这12讲,对营销的感触又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之前有幸看过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专栏,了解一些经济学中的概念,并且在之后的工作与学习中也找到了一些营销与经济学的关联性,但是本课的「行为经济学与营销」则打通了新思路,之前知识隐隐觉得事情不简单,而本课直接打通了「任督二脉」
而后又觉得这12讲的内容实在是不过瘾,看了余剑峰老师的《行为经济学》,越看越觉得有意思,在行为经济学的内容上可挖掘的知识蛮多的,具体等后面学完余剑峰老师的《行为经济学》专栏,再次写一个总结性的笔记。
下面开始总结这次的学习
关于提高用户购买的动力10大刺针
(1)重塑效应:重塑效应来自于框架的全方位一致( frame alignment)
「框架即品牌」在塑造框架上所投入力量的力度、广度与深度将决定性地影响重塑工作最后能否成功
1⃣️ 主动框架:产品本身塑造出来的形象·联想·象征 积累而成的心理捷径
2⃣️ 被动框架:产品所处环境·文化·生活中 既存的心理捷径
关于重塑效应中提到的概念“系统1 & 系统2”受益良多,等看完《思考快与慢》再来多写一段。
(2)情感效应:在大脑中有一部分叫做爬行脑,控制情感,情感让你行动
(情感包括,性/恐惧/兴奋/愉悦/刺激·····)
1⃣️ 大脑特别容易被情感型的信息所吸引
2⃣️ 大脑特别容易记住情感性信息
(3)集体主义效应:人类是群居动物,无意识状态下观察周围的人的行动,通过复制和模仿,能够让自己融入集体。(社会认可)
集体主义的必要条件:必须要有可见度!
1⃣️ 被集体主义互相渲染/互相感染的结果
2⃣️ 人在社会形态中与羊群形态无二(羊群效应)
3⃣️ 塑造一种“大家都在用”的氛围会比诉诸利益点见效更快。
(4)拥有感:从第一次接触,拥有感就建立起来了
禀赋效应:我们对自己所拥有东西的价值往往看的更重。
进阶版禀赋效应「宜家效应」:“宜家效应是消费者对于自己投入劳动、情感而创造的物品的价值产生高估的价值判断偏差现象。消费者对于一个物品付出的劳动(情感)越多,就越容易高估该物品的价值。该词源于出售需要顾客自己动手组装家具的“宜家(IKEA)”家具商店。当消费者尝试亲手制作的产品中途放弃没有最终完成时,宜家效应会消失。”
(5)游戏效应:通过游戏的方式,达成影响行为的目的。广告本身可以变成娱乐的一部分。
游戏的本质:大脑对于游戏的反应类似「高脂肪」「酒精」产生的多巴胺。即时的快感。
多巴胺是大脑奖赏机制,产生快感。
(6)实用性效应:人们通过消费来雇佣「品牌」,品牌帮助每个人达成目标,达成目标价值程度越高,愿支付成本越高。
价值=达成目标的能力(对消费者利益)÷价格(消费者支付成本)
消费者价值:生理价值+心理价值
消费者成本:客观成本+心理成本(消费者成本是消费者痛苦)
Tips:现代社会可以通过实用性达成消费者价值,蛮多东西可以挖掘的。
达成目标的能力 (品牌溢价:通过达成更高的目标能力增加价值)
价值 = ———————————————
价格 (促销:通过价格降低增加价值)
(7)样板效应:我们每个人都在学习样板人物(通过观察别人学习行为达成更高价值或避免损失)
关于明星代言的样板效应:1⃣️魅力度 2⃣️亲近度 3⃣️专业度
关于专家代言的样板效应:1⃣️人们认定意见或方案来自于专家建议,人们会停止独立思考 2⃣️事件本身风险越高,越关闭思考
(8)化繁为简效应:人们是很怕麻烦的动物,人们希望事情越简单越好
营销领域如何简单化: 1⃣️改变环境 2⃣️改变行为的情境
僵尸理论:消除阻碍
系统1运作时候,每个人都是僵尸,通过思维捷径运作。
容易度是可以帮助僵尸消费者,清理前方道路。减少人们用脑。
(9)敢承诺&赋予技能:人们有时候不去做一件事,是因为不会做
现在社会发展迅速,迭代很快,当人们不会做的时候,会避开这件事。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赋予人们技能(让他们有能力去做)
承诺的方法: 小到点赞,评论,大到承诺书,都是一个具体的承诺。
人一旦做出了承诺,就有了实现目标的倾向性
得寸进尺效应:「门槛效应」
“门槛效应当个体先接受了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可能接受一项重大、更不合意的要求,这叫做门槛效应,又称登门坎效应、得寸进尺效应。”
10大刺针与环境掌控度一些自我的见解(持续迭代,不一定对)
关于营销/创意/洞察等等一系列乱七八糟的想法
首先关于营销,在《营销管理》中讲的已经很清晰了。
“营销的本质就是发现并满足需求的过程,在其所著作《营销管理》将营销定义为“识别目前尚未满足的需求和欲望,估量和确定需求量的大小,选择和决定企业能最好的为它服务的目标市场,并且用适当的产品、劳务和计划,以便为目标市场服务。”
个人观点,洞察的本质就是「识别目前尚未满足的需求和欲望」,广告/营销都是基于洞察建立在人的需求和欲望的基础上,是一门人类的艺术。
需求:更倾向于生理 欲望:更倾向于心理
但需求与欲望是一个变量,随着社会发展而发生改变。(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中国对品牌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也是生理需求层级满足后的必然反应)
关于如何找洞察,我自己总结了几点
(1⃣️2⃣️3⃣️ 基于行为经济学 4⃣️5⃣️ 基于营销管理)
1⃣️ 错配:基因和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例如:人们喜欢高热量的食物是基于N++++年前的环境影响,但是现在社会食物充足,但人们依然保持了多吃东西的习惯,但是人们的需欲望是瘦下来。
这种环境或者基因对于人的影响,与当下社会的「冲突」不失为一种寻找洞察的方式
2⃣️ 认知偏差:认知偏差是人们在知觉自身、他人或外部环境时,常因自身或情境的原因使得知觉结果出现失真的现象。典型表现有显著性偏差、生动性偏差等。社会知觉中常见的刻板印象、晕轮效应等均为某种形式的知觉偏差。是个人知觉具有选择性的特征所致。
人类有很多认知偏差,例如「思考脑与反射脑」「讨厌改变」「诱饵效应」等等很多很多,但是具体再营销中如何使用,是遵循原理还是如何使用,后面在补充,现在没学到
3⃣️行为偏差:行为偏差,又称越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人们在遵守社会规范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指背离、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4⃣️需求:痛苦/难受,做起来费力的事情(人很懒惰)
任何让人感觉到不舒服的事情,都是一个洞察,程度越高,洞察需求量越大
5⃣️欲望:自我价值的实现「弗洛伊德的三我理论」
通过品牌框架实现,具体使用方式《很久很久以前》这本书的品牌原型,我的另一本读书笔记 https://www.jianshu.com/writer#/notebooks/51864331/notes/96734975
如果是讲故事,配合《千面英雄》的故事框架
关于创意/观点
现阶段没有理清「创意」「观点」的逻辑,有个初步想法。
洞察找到了,那么就是提创意解决洞察到的问题,我现在对创意的理解是:
对于现有洞察的另外一个角度的观点,并艺术性的夸张。
与认知偏差/行为偏差的纠正有异曲同工的感觉,叫醒一个睡着的人的感觉。
关于创意这一块我后期会增强一下学习,例如如何找不同的观点角度。
然后之前看到的,关于创意的10个角度,截图出来,供大家讨论。
这次笔记,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