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

2021-04-07  本文已影响0人  曾阿文Jaden

最近看刘润老师的公众号,听其建议,需要构建地图思维。

有了地图,就不会迷失方向。

这,有点让人想起当年玩星际争霸的游戏,如果你的地图上的迷雾少一点,就更容易看清战略方向,敌人在哪,资源在哪,如何避坑。

那么不同的领域或者不同的行业,应该都能自行尝试构建一幅地图。

比如说,我自己喜欢的刻铜文房收藏领域。

如果想要在该领域内有所建树,也是需要来进行地图分析的。

这个版块的优势资源是如何分布的?如果是想做到细分类别领先,那么细分领域有哪些,现有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在哪些方面发力,能够获得地图上的突出地位,或者标志位?

收藏刻铜文房的地图拓展开的门类:刻铜---徽章---资料----钱币----香炉----造像----铜镜?

刻铜文房收藏内可以细分的领域:画稿类---青铜器----小字类-----清供类---人物故事类----山水类-----不同盒型类-----腐蚀风景类等等

分析下来,我想给自己的标签是:1)文字的总结者,经历者,通过刻铜文房上的不同落款来重温民国的那些事与人!!!!2)清盒欣赏者,重点收集晚清那些刻手与文人气息浓厚的藏品,感悟传统农耕文明的意境精髓。

那么,确定自己的标签后,我需要给自己的标签品牌持续不断引入优质藏品。藏品从哪里来呢?

有几本书是可以参考的:民国画稿,在《民国刻铜文房珍赏》上有一个藏友藏品分布图,业内大咖基本网罗其中:上海的倪院长、朱翰;北京的范大鹏等;天津的孙爽等;广州的常宝波等;山东的冷版、孩子王、小东篱等。

那么平时就应该时刻关注这些大咖的动向,一旦有藏品交流信息,就要想方设法介入。

除了已经露面的藏品的分布图要了然于心,还未曾露面的未知藏品,也要知道其露面的规律。

比如上海,是我的主场,我就要和上海的各个寄卖店保持长期的互动,一旦民间有宝贝露面,要能及时获得一手资料。

更重要的是,想要在收藏地图上有所建树,资金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这就倒逼自己要想尽一切办法开源,通过本职工作或者一切开源的机会,提升自己的资金能力。这样在机会出现时,能够稳准狠击中,不望洋兴叹。

当然合理的以藏养藏也是有必要的,刻铜文房是小众市场,想要在其间获得大的投资回报很难,但它的人文历史的魅力却总让人欲罢不能。

好在与刻铜文房金属类收藏相通的,还有钱币、徽章等门类,这些门类是比较适合做量的,如果自己能够在这些门类做出品牌,则通过钱币、徽章等门类来获得收益,从而反哺刻铜文房收藏,则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罗里罗嗦,总结了自己刻铜文房收藏的地图的方向,还是有助于自己坚定立场,坚持初心的,保持兴趣把刻铜文房收藏的历史人文价值的发掘作为自己的使命,贡献自己的微博之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