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来信读书笔记-2017

浪潮之巅|IT行业发展规律总结

2017-01-25  本文已影响136人  马骋

本文为吴军老师《浪潮之巅》读后总结。

1. 前言

计算机信息技术产业,是当前发展最为迅猛的产业,而且大幅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视野的开阔来看,除了自己的本行至少应该了解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两个产业:

每个行业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IT行业为何与其他传统行业的发展模式不同?应当从其内部的规律来考察。

2. IT产业规律

《浪潮之巅》中,吴军对IT产业总结了6大规律:

2.1 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由Intel创始人戈登·摩尔提出:

计算机等IT产品的性能每18个月翻一番。

摩尔定律在过去的几十年一直得到验证,计算能力的指数性发展是IT行业不断快速进步的基础:

处理器运算速度的发展 存储容量的发展

摩尔定律可以视为IT行业不断增长的依据,仅从收益来看,一个不断增长的产业必然比其他低增长行业(包括暴利行业)的长期收益大。

从摩尔定律出发,对行业的特点可以得到一系列推论:

疑问:摩尔定律的指数增长能持续多久呢?是否存在一个物理极限,硬件的性能无法继续扩展呢?
网络搜索资料,有文章指出,摩尔定律已经应用了50年,但是在当前的理论框架下,散热和耗电的问题可能成为技术的瓶颈,正在逼近物理的极限。除非发生革命性新技术。

2.2 安迪-比尔定律

语出英特尔CEO安迪·格罗夫和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

What Andy gives, Bill takes away.

即硬件升级带来的计算能力,总会被软件的体量消耗。

这一定律导致电子产品淘汰周期很短,把耐用品变成了消耗品。在智能手机的产业链中依然存在这样的规律。这实际构建了软件与硬件的产业良性互动。

安迪-比尔定律推论:

IT产业一般意义上的上下游关系为:

2.3 反摩尔定律

同样的硬件设备,如果18个月之后,只能得到原来一半的销售额。

这一定律对于硬件厂商尤其要紧,必须紧跟摩尔定律才能生存下来;

相对而言软件公司的利益可以更持久。反摩尔定律促使科技产业必须产生质的进步,才能获取更高的收益。对此,大小公司需要不同的策略;

延伸思考:

硬件处于产业的下游,生存压力大,这一特点与其他行业类似。如果更多优秀的就业者去上游产业,降低下游产业的竞争压力,实际上是对整个产业的优化。

2.4 721定律

IT产业相对于传统工业,更容易出现一家独大、赢者通吃的产业格局,一般为:

上有产业的主导公司具有制定行业标准的话语权,制定的规则会培育下游依附的公司,使之产生依赖形成利益共同体。例如在微软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其他软件公司开发应用程序。如果有公司要挑战微软的操作系统,下游的软件公司首先反对。

这样的产业格局根源在于IT产业的特殊性:

2.5 洛威格定律

市场占有率超超过50%之后,就无法使得市场占有率继续翻倍了。

这一定律的理解需要考虑市场规模的动态特征,市场的规模并不是恒定的。例如对于服务器市场,在黄梅花泡沫时期,大量互联网公司的创立使得服务器的市场不断扩大,在这样的市场上,不同的供应商不存在激烈的竞争。但互联网泡沫之后,市场萎缩而规模稳定,在一个既定规模的市场中竞争成为了零和博弈。

定律推论为:

在稳定市场中的份额超过50%后,必须开拓新的增长点。企业的领袖必须有居安思危的心态。

实践有效的增长点有:

2.6 基因决定定律

某个领域非常成功的公司,往往已经优化了自己,高度适应了特定的市场,因此很难完成转型。

为何已经成功的企业难以实现转型:

3. 思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