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国学•养生佛、儒、道专题诸子百家

6、人之道下(再读《道德经》)

2018-05-09  本文已影响117人  白痴老猫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这一段,如果我们把中间一段省去,就成为:“是以圣人之治,为无为,则无不治。”什么是圣人之治?为无为就是圣人之治,而且为无为这个圣人之治很管用,管用到没有什么是治不好的!

这里的关键字是“为”,关键词是“为无为”。为,在讲地之道时有讲到,是外力作用于系统事物的意思。而且这个外力作用,并不能作为依恃,改变不了系统事物自身的平衡和发展,老子称之谓:为而不恃。也正因为这个为而不恃,所以老子认为圣人要处无为之事。

为无为,究竟是为,还是无为?有人会讲《道德经》的另一个版本,帛书版最后一句: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就只是个弗为(无为),咱就不用纠结这个为,还是无为,还是为这个无为。

但是个人认为这个“为无为”,在通行版的《道德经》传下来,肯定有其道理的。古时文字的记录,只是口口相传的思想理论的提纲,“为无为”也许能更精确有效记录先生教导传下的理论。

为是外力作用于系统,圣人之治,所治的系统是什么?国家,社会。可以是一个部落,一个城邦,一个诸侯国,或是当时的所讲的天下。

本来,人类社会原始部落,是一个自组织系统,与自然环境相互作而,自有序、自发展。后来,人类开启了智慧,掌握了一定的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然,也改变着人类社会自身。这个由人类智慧而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改变和干预,成了人类社会的一种外力,一种为。

人类可以对猴群进行干预,施为于猴群,还可以施为于山林,江河,猫狗,施为于所有人类智慧够得到的万物。同样,人类智慧亦能施为干预人类社会自身。

但是,前面已经说了,为是外力作用于系统。那么人类智慧对于人类社会,是外力吗?是,也不是。这就如同一条咬着自己尾巴的蛇,一个想抓着自己头发把自己拔出泥潭的勇士。

为、无为,圣人之治,是为亦无为。所以“圣人处无为之事”,不是什么都不做,是做一些个拔乱反正的事。人类智慧对人类社会已经产生了“为”,而圣人要做的是把这个“为”改过来。

我们可以把无为或是弗为理解为消除这个“为“,无为,消除为。圣人处无为之事,圣人做消除为的事。为无为,通过干预这个为,来达到消除为的目的。

具体怎么来消除?我们还得回到上一段我们讲到的欲望。智慧产生欲望,而欲望又催生了恶。既然找到了根源,那么把根源斩除,问题就随之解决。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民众无知,斩除智慧;使民众无欲,斩除欲望。怎么斩?也简单: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强壮身体,弱化心志。只满足生理、安全的基本需求,斩除再高级的需求。这和佛教的戒是不是原理相近?

这么说老子是不是想完完全全地绝圣弃智,把人类文明之火给灭了?当然不是。我们再回头看上一节地之道的开篇第一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我们看天下皆知的”皆”字。所有天下人都开了智慧,掌握了知识。当人类文明之初,人类文明知识还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时,人类还是不恶的。唯有当天下皆知时,才“斯恶已”。

所以智慧还是要的,只是也只能让智慧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唯有如此,人类社会一方面可以消除智慧带来的恶(无为),另一方面又可以利用智慧带给人类的文明进步(为)。所以老子又说: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你看,知者还是有的,也还是要的。帛书版这一句是:“使夫智不敢。”无知者是不能为,有知者则有能力为却不敢为。唯有圣人可为可治。因为唯有圣人既拥有智慧,又摆脱战胜了欲望。

小结一下:人类社会因开启了智慧,有了干预施为于自身社会的能力,这种干预让人类社会开始变得不够平衡稳定。也就是智慧产生了欲望,欲望催生了恶。为了消除这种干预,让人类社会重回平衡,去恶存善。圣人就开启了圣人之治。简单说是为无为,具体讲是强民众身体、弱民众心志,使民众重回无知无欲,失去为的能力。让少部分知者不敢有为。于是老子认定这人类社会仍然是无不治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