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融育儿 | 专注是“玩”出来的,好的逻辑思维,是伴随孩子一生的
满屋子的玩具,玩了一会儿就不想玩了;
我们家孩子干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
好不容易看会书 ,结果发现从来没读完过一本绘本……
虽说抛开年龄谈专注,就是“耍流氓”,但俗话说得好,三岁看长,七岁看老,在这个时间段养成的习惯,将会影响孩子一生。
尤其到了上学的时候,如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将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到了成年时期,甚至会影响孩子办事效率,和体验生活的幸福力。
研究表明,2岁以下的宝宝主要是无意识专注为主,到了2岁,专注力可保持在3-7分钟左右,这也是为什么乐融儿童之家课堂中,每个游戏都尽可能设置在3-7分钟左右。
随着宝宝长大,专注力的时间会越来持久,6岁以上的宝宝可持续15-30分钟或者更长。那怎么做,才能帮助宝宝拥有更好的专注力呢?
Marie老师:专注是“玩”出来的
想让0-6岁的宝宝做与成人一样的事情,显然是不可能的。在这个年龄段,宝宝的创造力、想象力,对世界的感知和交友方式都是通过“玩”出来的。
作为父母及其看护人,除了给宝宝提供相对安全、舒适、丰富的环境,不突然打断孩子“玩”以外,更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兴趣,并加以尊重和培养,但实际上,很多家长都不善如此。
在中心的时候,偶尔会看到一个宝宝在专注地玩一个玩具,这个时候突然一只拿着水瓶的手“唰”地伸到了宝宝面前,将吸管放到了宝宝嘴里;或是一双孔武有力的手从天而降,把正在爬向某处的宝宝拦腰抱起。
换位思考一下,当你正在专心的做一件事时,突然一个水瓶伸到了自己面前,你是什么感受?一双手把正在走路的自己抱起来,你又是什么感受?所以,Marie老师建议家长,在看到自己的宝宝在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情时,尽量不要去突然地打断宝宝,保护宝宝珍贵的专注力。
此外,也请家长们学会尊重自己的宝宝,就算因为某些事情不得不去打断,也要做到提前的告知,让宝贝们心里面对改变有相应的准备。
培养专注力,兴趣则是最好的驱动力。如果你的宝宝喜欢画画,家长就可以专门培养他去画画,让孩子接受一些正式的学习或者练习。当他能坚持长时间的全神贯注地完成他的画画作品时,他的专注力也得到了锻炼。
规律的生活和户外活动是构建0-6岁宝宝专注力的两大重要的场景,父母的陪伴和引导,在其中占据很关键的地位。早教中心作为集中、系统,有时长限制培养宝宝专注力的地方,但课堂之外的亲子陪伴同样不可忽视。
陪伴时间跟孩子未来的行为表现、情绪健康以及学业成绩没有关系。对孩子有害的,反而是陪伴者不好的状态,不专注就是其中之一。
例如,陪孩看书时,家长在一旁忙工作或者玩手机,看似陪伴状态,对孩子而言,其实是一种打扰,因为孩子会对家长的行为产生好奇,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好的专注力会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中的加分项。0-6岁阶段最好的启蒙在游戏,最好的引导在陪伴,想要提升孩子的注意力,一定是在耐心且细水长流中陪伴的。
Sandy老师:
好的逻辑思维,伴随孩子一生的硬本领
除了专注力的培养,宝宝逻辑思维的培养也尤为重要,0-6岁的孩子通过对环境、事物的体验,形成认知,产生思维逻辑,并输出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个阶段的思维大致分为:0-3岁的直观行动思维,3-6岁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阶段(6岁以上)。
0-3岁的直观行动思维
这个阶段,宝宝喜欢探索因果关系,但他们的思维是运动中进行的,意味着动作停止,思维也就停止了;因此乐融儿童之家在空间设计上,以为宝宝提供丰富的探索空间为主,激发宝宝的探索欲望。
可能给到宝宝相应的环境,理解孩子,引导并告诉他们做事情要按照一定顺序的原因,更需要耐心地解释,适合启发,帮助宝宝一起寻找答案。
3-6岁具体形象思维
宝宝开始热衷于分类、配对、排序,对积木类玩具尤为痴迷,喜欢按照颜色、形状、大小甚至自己独特的理解来处理玩具。
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是儿童此时的思维,主要是依赖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来进行思维,而不是依靠对事物的内在本质或关系的理解,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思维。
这个阶段,就需要家长及育养人引导孩子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规律。例如,提供积木等帮助孩子理解平面与立体的关系;多向宝宝提问,提高宝宝的联想能力;准备具有针对性的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趣味游戏。
抽象逻辑思维阶段(6岁以上)
它是指离开具体形象思维,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进行的思维。在感性认识取得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理论认识形式,对客观世界间接、概括的反映的过程。
例如,通过在房间里找形状培养宝宝的抽象逻辑思维。让孩子在房间里找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任何形状,孩子会非常乐意在每个角落里寻找并把它们画出来。你也会发现,宝宝对魔方、华容道、七巧板,或者拼插类的益智游戏总是很热衷。
电影《教父》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这个“本质”指的就是逻辑,它将影响孩子未来的路能走多宽走多远。
刚出生的宝宝,就像是一张白纸,而每个宝宝都是“潜在的学霸”,因此对于父母而言,你为宝宝提供什么样的思维环境,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