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朋友,不嫉妒不伤害,真心希望你好

2022-05-09  本文已影响0人  建安读书

“和善良上进的人为友,并不比和糟糕颓废的人为伍容易,因为前者代表了一种理想,和他们同行需要力量和勇气。”

这句话来自于《人生十二法则》的第三个法则:与真心希望你好的人做朋友。

这是一本现象级的畅销书,细读下来,你可能会有点失望,里面不就是在讲人生的意义吗?都是我们知道的大道理,好像有点鸡汤。

但神奇的是,很多人的确从这本书里找到了共鸣,获得了帮助,重新理解了自己的人生。

今天这篇也不例外,如何交友,一直是个永恒的话题,简单说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和优秀的人同行。

真相是什么呢?我们如何审视自己,如何教孩子正确交友?

01 强迫性重复

这个概念来自于弗洛伊德,他把对过去糟糕经历的无意识重复称作“强迫性重复”。

通俗解释就是,当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很低,或者拒绝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时,便会选择与那些生活已经一团糟的人为伍。

因为主动去获得更好的人脉资源对他来说反而是种麻烦。

我们经常与这种感觉,与学历、身材、工作远超自己的人在一起时,容易感觉到别扭,总想逃离。

而与和我们差不多,或者不如自己的人在一起时,内心会更有平衡感,也更能感受到舒适。

和高端客户的山珍海味饭局不如和三朋好友在路边撸串吹牛舒服。

是什么导致这种差异呢?在作者看来,这个世界只有两种状态:秩序和混乱。

我们总是在无序的混乱中重新整理人生的秩序,这能给我们带来稳定的安全感。

当你主动和更优秀的人交往时,你把自己扔进了混乱的局面,这让你感到无助和压力,而回归“强迫性的重复”则让你找到了生活的秩序。

但是暂时的混乱虽然会给你带来压力,但也会让你产生新的希望。

所以在交友时,你需要问自己:这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吗?我如何在无序中寻找平衡点?

摆脱强迫性的重复,也让你被抛出了原来的轨迹,远离自己或他人给你的围困。

02 你真的能拯救他人吗?

我们从小被教导:要乐于助人,向需要帮助的朋友、路人伸出援手。

我们先排除掉你被利用的可能性,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每个人都有值得被拯救的意义吗?

答案是否定的,你要认清这样一个现实:并不是每一个失败者都是受害者,也不是每一个跌入谷底的人都想要努力往上爬。

所以在决定是否要帮助朋友时,你要想清楚这个问题:他为什么身处困境?

是遇人不淑,被客观环境所影响,还是本身能量低,没有改变的意愿?

如果是后者,你就会很难了,将人拉出壕沟容易,救出深渊却很难。

你不能先假设他就是受害者,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明明拉一把手的事,但是你环顾四周,不知道他的手在哪里。

那如何做呢?作者只给了一句话:

结束这段关系,离开这里到别处去,重新振作起来,然后再以身作则,激励他人。

这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是,对别人来说,你是一个值得帮助的人吗?你真正有改变的意愿吗?

这个问题很重要,你的价值是什么?他人对你的看法如何?你的内在能量足够强大吗?

努力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在帮助一个人之前,确认他是不是真的想要被帮助。

03 建立互惠关系

你与朋友的关系可以用哪个词概括?你愿意把某个朋友介绍给你的姐妹、父母或子女吗?如果不能,为什么要和他交往?

在书中,随处可见这样直指人心的拷问。

你也许会说义气,或者说对朋友要忠诚,但忠诚不等于愚蠢。

忠诚需要建立在公平和坦诚之上,友谊则是互惠的结果。

这个互惠并不是说一定要有金钱的往来,合作赚钱。而是对彼此有益,让彼此变得更好。

那些只会拉低自己的能量,对自己没有帮助的朋友,为什么要去维持呢?你没有义务去支持一个让你的生活变得更糟的人。

拥有能彼此鼓励的朋友是一大幸事,他会在适当的时候拉你一把,谨慎地鞭策你,坚定你做事的决心。

反之,有些人会给在戒烟的你递烟,给在戒酒的你倒酒,会因嫉妒你的成就而阻挠你,因为你的进步让他相形见绌。

在生活中,我们称之为“见不得别人好的人”,他可以容忍一个和自己毫无关系的人成为暴发户,但这个人不能是曾经和他差不多的人。

所以,当你决心改变,并有所成就时,你的朋友圈也要进行一次更新,真正的好朋友会为你的进步感到开心,即使他自己还没摆脱困境。

以上是《人生十二法则》中关于朋友的法则,做到这些,你才有可能与真心希望你好的人做朋友,互相成就,反之,你也容易陷入困境。

你哪类朋友比较多呢?欢迎来留言区分享!

参考书籍:《人生十二法则》[美] 乔丹·彼得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