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智慧:被朋友评价太强势、太敏感、太激进怎么办?

2019-06-28  本文已影响0人  倚龙杂谈

小时候,我们跟随着父母和其他大人的指引,凡是做了“对的”事情会得到表扬,做了“错的”事情会被批评。我们在一个是非分明的“二元论”的环境中长大:好与坏、正常与不正常、合适与不合适…

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方式,所有事物都被一分为二,而我们会尽力去分辨什么才是别人对我们的“正确”期望,然后绷紧神经,朝着这个“正确”的方向努力,而忽略了当下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和愿望。

我们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和期望,可是为此付出的努力,却总是得不到好的反馈。在很多段人际关系中,我们会被朋友评价“太强势”、“太敏感”、“太激进”、“太戏精”、“太偏执”、“太不正常”…

我们需要尽可能准确地认清自己当下的感受。也就是此时此刻,我们到底是怎么想的。不能刻意回避掩饰,也不能夸大虚构,而是实在真实地去感受。这一点很重要,有利于改善我们的局面。


几年之前,一个朋友的母亲去世了。朋友除了悲伤,还伴随着深深的负罪感,包括对那些还没有来得及做的事情,以及做错了没有道歉的事情。别人都劝她振作起来,不要再自责了,不要再去想那些遗憾的事情了。

朋友说,她知道别人都是为了她好,引导她回到“正确”的路上去,她也试着这样做,结果却并没有用,负罪感并不能说忘就忘,人也不能说振作就能振作起来的。

之后,当她的一个朋友的亲人也去世时,轮到她去安慰那个朋友了。讽刺的是,她的第一反应也是说“忘掉悲伤振作起来”。而就在这些话脱口而出的瞬间,她突然回想起自己当时的感受,于是她换成了下面这段话:

“我们所有的感受都是正确的,包括负罪感这样负面的感受。这些感受不需要向自己或他人证明,即使别人不理解、反对也没有关系。”

我们不习惯感受当下的情绪,还有一个原因是怕被自己的真实感受捆绑,误以为这是不健康或没有用的。其实当感受涌现的时候,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去完全体验它们。

逃避、压抑、美化这些让我们不舒服的感受是徒劳的,只会延长这些感受的影响时间。它们或者会随着时间而堆积,直到以一种更丑陋的方式爆发;或者会在之后更多次类似的情况下浮出水面。

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练习接受它们。这些感受总有过去的一天,而当我们学会了如何接受它们、消化它们,我们会变得更强大。

学会自我同情

请对自己仁慈一些、友善一些、包容一些,而不要总是过于严格要求自己,也不要总是毫不留情地自我审视。

始终记住,我们并不是异类,所有人都会经历我们感受到的一切。留心观察自己的情绪,不要放大或者是忽略。

好奇和开放的心态

当下的感受是信使,传递内心的讯息。不要逃避,而是带着一颗好奇心,去探索我们的内心世界,看看里面隐藏的秘密。比如此刻为什么会不开心、为什么会害怕、为什么会生气…揭开情绪的真相也是一件很有趣味、很有意义的事情。

不要沉迷于当下的感受

感受当下的情绪是第一步,但不要沉迷其中,感受过后就应该走出来,向前看。

可以试着用冥想的方法,就是在感受的同时,不要给予任何扎根的时间和空间,而是用意念的风,让这些感受像云一般随风飘散。多试几次,就能慢慢超然物外了。

不要过于在意别人

当下的感受是我们自己的,别人没有立场告诉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感受。因此,当别人指点我们时,请提醒自己,他们是好心,但我们未必要听从。很多时候,别人确实想要帮助我们,想要我们更好受一些,但却会将他们的想法和观念强加给我们。

倾听和显示同情心

同理,换做是别人心情不好,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少给建议,多倾听,并显示我们的同情心和关怀。我们可以说“我明白你的感受,之前我也有过这样的感受”,而不是说“忘掉XX感受,振作起来”。

感受当下的情绪是我们学会爱自己、接纳自己的必修课,也是个人成长和提升的关键一部分。这门课并不容易,但生活何尝是容易的呢?

如果我们能学会接受那些令我们不舒服的感受,而不是尽量逃避它们,那么实际上我们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请相信自己,我们一定能做到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