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父子的“亲子共读”:书香门第是怎样炼成的
亲子共读的苦恼
常有家长向我诉苦:“老师您提倡亲子共读,我很认同,可是孩子不想跟我一起读啊。再加上,我不是学中文专业的,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没有语文老师那么高的水平,没有能力指导孩子读书啊。”
于是,我联系了一位优秀毕业生的家长,把他和儿子亲子共读的经历分享给大家。
为什么一定要亲子共读
亲子共读共写是我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通过亲子共同从事读写活动,达到提高阅读写作水平的目的,即:亲子是手段,读写是目的。
为什么要和孩子一起读?
一、家长比孩子的逻辑思维更完备一些,可以在阅读中帮孩子构建起一个关于故事或知识的宏观构架。
二、有些作品需要有一定的人生阅历,读得才能更深入一些,才能够真正读懂主人公的情感经历和这本书的主题。
三、家长可以亲自体验孩子读书的过程,就会更容易理解孩子阅读和完成阅读作业的难处。
四、孩子在完成学校的读书作业时,读的不一定都是自己喜欢的作品,会读得比较累。家长如果能一起参与,就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始终和自己站在一个“壕沟”里,这时候他就会更加信任、亲近家长,特别有助于发展良好的亲子关系。
这种亲子共读,从越小的时候开始一直坚持,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对立、叛逆就越容易淡一些,青春期父母和孩子相处的困难就越小。所以亲子共读除了积淀知识、提升文化修养,还能起到建设良好亲子关系的作用。
亲子共读会带来什么效果?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我们毕业生中一对清华父子的“亲子共读”故事。
家长是清华大学的一位工科教授,从事的是工科教学和科研工作。从孩子11岁的时候,这位工科教授就带着孩子一起读《人间词话》,以后的10多年时间一直坚持亲子共读,遍览群书。这位学生2013年以裸分697分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电子系,本科毕业后拿了全额奖学金去美国的一所藤校攻读工科博士。
这对父子的专业和工作,看起来都跟文学都没什么太大关系,但是我们明显可以看到,父子俩通过多年的亲子共读,营造出来了一个相助相知,和谐共进的“诗意人生”!
通过“亲子共读”,
首先,孩子可以随时随地用诗歌来形容自己的心境和见到的景色,过上充满诗意的人生。
2014年这个孩子去浙江实习,在实习的路上孩子写了一篇游记,文采斐然,他的爸爸还在下面评论这篇游记:“宁静中品味山水,才能得山水之味”。
能把日常生活的见闻写到这个境界,真的很让人佩服。家长陪着他读了那么多书,做了那么多积累,实在是功不可没。
清华父子亲子共读
浙江旅行日记——富春山水
2014年赴浙江实习做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中对富春江的描写,使我对这片景致十分向往。现如今,富春江两岸已经建起了城镇,古人所描写的富阳至桐庐的百里航线已经被高速取代。只有在桐庐县七里泷附近的严子陵钓台江段,还保留着原有的自然风貌,供游客乘船游览。
一早从杭州出发,乘长途车到桐庐县城,再转乘公交车,辗转到七里泷村,最后沿江步行至游船码头。乘船游江,风不算大,但很凉爽。富春江上有几座水库,延缓了江水的流速。“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的情景已经改变。江水虽然做不到千丈见底,但也十分清澈。两岸山峰高耸,树木青翠林立,正可谓“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晨雾朦胧中,青山碧水,在闷热的天气中给人带来清凉。
途中经停严子陵钓台,这里是东汉初年严子陵隐居的所在。这位敢于以客星犯帝府的名士,因其淡泊权名而备受称赞。弃船登岸,沿山路拾级而上,步入深山老林之中。同船的游人大多集中在岸边,山上显得十分清静。横柯上蔽,在昼犹昏,头顶是上百年的古木,路边立着后世文人纪念严子陵的碑文。古人在此游览,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叹,今日前来,切实感受到远离尘世,融入自然的清新之感。
在欧洲,人们通过宏伟的教堂获得心灵的震撼与提升,而在中国,寄情山水是荡涤心灵的最佳选择。我想,这应当是山水风景在传统文化中独占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明日将前往绍兴,从兰亭到沈园再到百草园,看江南文化的传承。
其次,亲子共读能够建设良好的亲子关系。亲子之间如果一直在共读的话,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和孩子一起的回忆与展望中,就能和孩子成为终生唱和的心灵之友。
孩子上了大学以后发的朋友圈,记录着生活中让他感到非常愉快的事情,常常在不经意间体现出之前父子俩一起读过的、体会深刻的书。
“冰湖泛舟,一会晴空万里,一会风雪交加,颇似《漂逝的半岛》中的场景……”——显然,读了那么多书,造就了孩子优美的文笔。父亲则马上在朋友圈下和他应和,说“还记得《漂逝的半岛》,应该是8年前读过的。”这一刻,父子俩共同回忆小时候共同读书的美好时光,那该是多么幸福的场景啊!
“青海长云暗雪山”——孩子一发这个朋友圈,父亲马上评论:“感受到盛唐的气势”,实际上是回想起了当年父子一起共读唐诗的情景。
无论孩子到哪玩,看到了天上的月亮也好,看到元宵节的灯会也好,他都用过去和父亲一起读过的诗词来形容当下的场景,过着一种非常诗意、浪漫的人生。这个过程中,有的时候他的爸爸也会回应一下:“明天北美有月食,希望拍到红月亮”……
父亲发的朋友圈则回忆道:“去韩国参加比赛,微信里和我说:晚上看银河(当时住在郊外),突然理解了‘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这句诗。”父子俩的互动,现在已经延伸到专业和工作领域。孩子发现与父亲的工作有关的材料也会分享给父亲。他们父子俩唱和的过程,从孩子上大学的时候开始一直至今,从未间断,从中能够感受到这个家庭的氛围、亲子关系有多么的美好。
他们父子俩的关系好到什么程度——头像都是一样的。现在有多少亲子的关系能达到这个境界啊?可见,亲子共读是非常有建设意义的一件事。
家长的引领作用具体体现在哪里?
01
当孩子的人生阅历不足以理解作品中一些很深刻的思想或情感时,我们可以给孩子做一些补充,给一点帮助。
杨教授(这位父亲)回忆了孩子上中学时的一件小事,就是家长帮助孩子突破阅读障碍、年龄阅历局限的极好范本。
清华父子亲子共读
杨教授:好像是入学八中的第二年暑假时,您指定了许多课外阅读书,其中有一本是《美的历程》。这本书开始的几章讲的是远古到先秦的人类对美的理解,以及艺术的发展过程。孩子看得非常入迷,而且特意去国博,看看那些实物。后来,我发现他不看了。就问他这本书是否看完了。他说看不懂了。
我觉得奇怪,就问他什么看不懂(我觉得这样的书不可能看不懂)他说,看到魏晋风度那节就看不懂了。我好奇就和他一起读,原来魏晋时,中国人开始探讨生死的意义了(所以才有陶渊明、竹林七贤)。
翁老师:在他当时那个年龄,确实理解不了。
杨教授:我发现,他对陶渊明的诗,理解得也不好。我就给他慢慢讲,用他能理解的语言讲。
翁老师:嗯嗯,这就是亲子共读的意义。
杨教授:讲到曹丕《典论 论文》中的一段话:“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他突然说:明白了。居然这段文字,他就背下来了。后来和我说,有一次考试时,有一道阅读理解题,他就想到了这段文字,按照我给他讲的回答的。
翁老师:这个事例太经典了!
杨教授:在毕业前,他写的“国旗下的演讲”里,也用了这段话。所以我觉得,许多看似偶然的交流,给他留下的印象格外深刻。
翁老师:对。亲子共读的价值就在于潜移默化的影响。
02
可以帮孩子克服畏难情绪。
长于逻辑推理的孩子,往往大脑管理“知情意”的区域不够发达,即我们常说的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不够敏感。他们会觉得语文很难,无从下手,甚至绝望地以为,自己永远也学不好语文了。这时候,就需要家长从一个突破口入手,用事实带领孩子体验“语文学习并不难”。
清华父子亲子共读
杨教授:我们一直是鼓励孩子,让他觉得所有的科目都很简单,都能学会。但孩子的确不太擅长语文。加上有时出的试卷和练习题(可能是高一的试卷),出现的文章是没见过的,他就觉得烦。有一次,他做作业,说了一句:“长桥卧波”,后面是什么?我正好在旁边,马上接了一句:“未云何龙”。他很惊讶,说:你怎么知道?这是什么文章?我当时是凭直觉地说出来的,一时也愣了,想想,说:可能是《阿房宫赋》。他一查,确实是。
翁老师:孩子一下就特别崇拜和信赖您了吧?
杨教授:我就和他说:文章多读,就背下来了,而且可以几十年不忘。他就相信了。从此再也不抱怨背课文了。
翁老师:果然身教胜于言传。
为什么亲子共读对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01
当孩子遇到阅读困难时,如果家长能亲自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就相当于家长带领孩子突破了这个困难,以自己的行动给孩子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尤其是当家长也同样不擅长语文时。孩子在家长迎难而上的背影中长大,自然会敬佩家长,甚至崇拜家长。对自己崇拜的人,还是比较容易相处好的吧。
清华父子亲子共读
杨教授:有朋友问我经验,我说很简单:成为孩子心中的英雄。因为孩子都是追星族。家长不能成为英雄,他就会去追别人。因为家长比孩子年长二、三十岁,成为孩子心中的英雄,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付出,一定能做到。
翁老师:的确如此。但中国的父母特别缺乏这个意识。
杨教授:实际上,我对文学的喜欢,也是在您布置的作业的逼迫下,陪孩子读书、教孩子理解慢慢形成的。这也要感谢您。我发现,我说简单的科目,例如:语文、物理,他都学的非常好。
翁老师:对啊,没有心理障碍的事情,就比较容易上手。
杨教授:因为孩子对家长的崇拜,家长的很多思想,就容易被孩子理解。
翁老师:对,“亲其师信其道”,也是这个道理。
杨教授:我觉得成为孩子心中的英雄,不是只有清华老师才能做到的。所有人都能做到。关键是是否付出精力去做。家长如果理解这一点,并努力实践,都能成为优秀的家长。这和智商无关,更重要的是家长的责任感。
翁老师:是啊。要想让孩子接受成人的意见,必须先得到他的信任、崇拜。
02
常有青春期孩子的家长抱怨:孩子根本就不理我。我没办法跟他交流,所以管不了他,这不能怪我。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都很想问一句:孩子是从一出生的时候就不爱理您吗?不是吧。
婴儿时期,孩子是多么依恋您、粘着您啊,每天咿咿呀呀总有说不完的话。那时候的孩子以及亲子关系就像一张白纸。问题是,后面这十几年,您到底在这张白纸上写了些什么,才导致了孩子不信任您、不爱理您的结果?
事实上,任何一组关系中,决定关系走向的一定是年长的一方,无论是婆媳、亲子还是夫妻关系,包括同事关系,都是这样的。即便领导者是年轻一方时,这个同事关系依然还是年长一方决定的:年长的被领导者如果经常考虑年轻的领导需要什么,并且积极、真诚、毫无保留地给予他,那这个关系就会发展得很好。
把这样的心态放在亲子关系中,和孩子一起亲子共读,让亲子之间的感情好起来,读书的效果自然也会很好。同时,亲子共读也构建起了书香家庭的氛围。
让我们一起,为孩子打造一个美好的诗意人生吧!
你可能还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