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商解局要闻简报菊与刀

人人都在讲的IP到底是什么?

2017-04-06  本文已影响279人  京畿部长

去年开始,IP这个词大热,发展趋势已然和互联网世界老生常谈的“O2O”、“互联网思维”等名词并驾齐驱,而涨价速度快比得上中国一线城市房价了。部长作为一名内容创业者,最近在做一款酒项目的时候也接触到了IP这个概念,鉴于很多小伙伴对于IP还是不了解,今天我就关于IP的种种和大家细说一二。

一、IP与品牌

IP,来源于一个故事的意识形态,首先它具备原创性、衍生性、互动性,以及粉丝群,其次它能与人们产生文化与情感上的共鸣。很多人认为IP是一部小说、一部电影或一个人,只是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它们只是IP的载体。一个强大的IP能在小说、动漫、漫画、游戏、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等各种文化创意形态里,游刃有余、高契合度地穿梭,形成一部部作品。IP自带流量,是以具像化形象为载体的感情寄托。比如去年大火的《大圣归来》,大圣对中国人而言就是一个经久不衰承载国人感情的超级IP。

网易云音乐中国人对于戴荃《悟空》一首歌的评论就说明IP的强大:

品牌和IP看起来很像,但他们还是有截然不同的区别:

——品牌也讲究理念、内涵和情感共鸣,过于依附于一个或一种类型的具体产品。比如可口可乐

——打造IP周期漫长,它需要一个故事来做背书,一个经典的IP打造甚至需要长达一个世纪。比如米老鼠。

但要注意的是,品牌建设和IP的打造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不是速战速决,更不能混为一谈。

国外一位漫画大师曾指出:

中国目前火爆荧屏的《爸爸去哪儿》《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等电视节目,只是“品牌”,还称不上IP。因为在中国的内容市场,除了收视率和票房带来的影业收入保证,关于扩展周边产业几乎找不到任何值得称道的案例。

好好想想这句话,就能明白IP的含义。

二、如何打造一个IP

品牌会走下坡路,但真正的IP是可以跨时代。

没有一个品牌可以基业长青,但一个IP却能一直流传。现在,任何东西都能够塑造成一个IP。你只要想明白这个IP到底能够为消费者创造什么样的东西,让大家能够自然而然地来聚合。比如聊起双11,大部分人一定会想到买买买,特别是女性,就有这种冲动,它就是一个IP。

IP的底层建设包括:

框架的设计:设定人物的价值观、宏观背景等

细节的修饰:各种媒介载体上构思和IP契合的故事。

在以前山寨盗版满天飞的时候,没人在乎故事。但现在看剧要会员,听书要会员,看文章也要付费的时代,由于版权的保护,故事就显得弥足珍贵,就凸现出了自己的价值。所以说优质内容的创作打造一个IP的源头,而爆款产品则是载体。

在打造IP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机会,打造爆款产品;并利用产品积累更多的粉丝,然后循序渐进推出系列产品为IP注入生命力,推出衍生产品。

所以,不要第一时间就急不可耐的去做一个IP,先想清楚自己有没有讲好一个故事的能力,毕竟很多人都栽倒在了第一步。

三、企业品牌IP化

如今大部分企业或初创企业自身有意识地打造IP,自身品牌也向着IP靠拢,或有IP的意味。但由于在前面说到的打造IP耗时特别长,现如今国内“IP产业”浮躁,很多人觉得IP就是“速食品”,就像快速烹饪的一道菜,能够快速上桌、迅速变现,那些“品牌有点IP化”的企业一定是那些百年老店。比如:可口可乐。

从商业逻辑上来看,现在企业引流的成本越来越高,降低单个客户的引流成本将成为行业乃至整个商业大板块的核心焦点,潜台词就是:打造一个引流能力十分强大的流量入口能给你所从事或实施的项目本身带来可预估的巨大回报,这就是“超级IP”,通俗点说就是躺在上面实现营收。

一个企业要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定位和内涵,大家想起乔布斯就联想到了苹果的一丝不苟;想到雷军就想到了国内互联网手机的野心;包括罗永浩、董明珠等等不一而足,自身都在努力的诠释着自己的不同,这就是IP化的前提。自媒体、视频秀场、移动互联、社交网络、电商平台的发展给了IP化跟多的可能,一切都可以逆袭,未来,你和你的产品也能拥有自己的狂热粉丝,你的品牌也可以成为超级IP。

当你有了自己的独特性内容,很多时候你的品牌或者产品不需要多,有一两个爆款就足够了。有了一个成功的基础,就能衍生出很多产物。

虽然IP是大家的“宠儿”,但IP不是万能的,在当下单纯追逐IP的热潮中,更需要冷静。如果对内容重视不够,即使很热门IP也很难获得市场认可。毕竟国内有很多把IP搞砸的案例。同时,如果单纯利用IP带来的“粉丝经济”进行一次性开发,无疑是对IP的过度消费,很可能毁掉一个优质IP。所以说,IP的未来还是需要从迎合消费需求转为主动引导消费需求,这将会是IP开发和发展的正确道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