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扑克牌共创复盘(2020-09-01)
首先非常感谢有这样的一次共创的机会,也特别感谢莎莎老师尽心尽责的指导还有非常有价值的加餐分享。很开心和小伙伴们一起完成了这次的共创,完成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回顾过程便是这开始的开始。
【回顾目标】
1、最初报名共创的目标是:通过有反馈的练习积累经验,同时也希望能通过参与商业交付的方式为自己积累一些经过打磨的高质量作品;
2、考虑有21天时间来做卡片,开始时有打算除了做完自己认领的部分,还准备完成个人成长和学习方法主题下的其他牌;
3、原预想的结果是提前完成初稿并隔几日后返回看自己是否能按卡片复述来检验卡片的交付力,从而进一步迭代优化。
【评估结果】
1、通过反馈收获3点:
(1)参与共创除了交付作品很重要,团队精神也很重要,要关注其他团队成员的作品,忌标新立异,宜与大家保持统一;
(2)要时刻站在读者的视角去审视卡片的内容,是否容易看懂、是否有实用性,比如GTD,当罗列出收集、处理这样的描述并不能给读者提供实用价值,而聚焦到可操作的流程(具体如何处理的步骤)才是更有用的信息。同时对主题内容把握不准的地方要及时尽早寻求帮助;
(3)细节处理和框架呈现一样重要,交付前一定要多检查确认几遍,不要让细节减分。
2、21天里只完成了自己的4张卡片,尽管在启动阶段就对4个主题做了简要的内容搜索,但只是在心底留了个印象,一直到25号开始翻书阅读和作图。因踩点完成应该完成的部分而并没有做更多的其他作品。
3、没有按照预先设想的节奏来安排自己的作图计划。
【分析原因】
为什么拖到最后几天才开始?为什么没能依照预想的节奏来做?我想大概有3个方面的原因:
(1)对时间的感受力不足,对自己交付一张图需要的时间并不能有清晰的认识:想到有21天完成4张卡片,有充裕的时间可以慢慢来,然后在心里就降低了优先级,总想等每天忙完其他的任务再来做,但生活总有各种意外包括意外发现自己在某件原以为很容易的事情上花了很多时间。以至于等到最后一周的时候终于并且是不得不提高优先级和排上日程。
(2)对自己的能力评估不足:本次共创选的主题是:GTD时间管理、主题阅读、碎片阅读、SPIN提问法,前面3个很常见,SPIN提前查了下资料也有比较详细的资料。想来这四个应该不难完成。但GTD和主题阅读是早两年翻阅过的书,主要的内容其实都记不住了,需要重看,而且GTD有三本,《如何阅读一本》的阅读难度对我而言也比较大,于是在开始提取内容的时候,自己很焦虑。而关于“碎片阅读”就是大家都在提,但是并没有找到最最源头的提法,在得到上搜索了很久,最后敲定了几本书,到最后选定的是《洋葱阅读法》,而对于作者描述的这一章节内容跟自己理解的碎片阅读又不太一样,反复读了好几遍试图去理解,最后算基本和作者达成“共识”了吧。四个主题里最后反而是我不熟悉的SPIN销售法是最容易的,虽然没能找到原版的内容,但基本上理解起来没有太大问题。综上,以为自己有把握的事情,其实做起来都没有自己预想的那么简单,尽管从结果来看四个卡片的各自逻辑原本就比较清晰。
(3)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估(包括时间管理、知识萃取能力、图卡制作和知识的表达能力)不够导致有点盲目“自信”,最终导致行动结果的不尽人意。
【总结经验】
1、尽可能提前准备,以对抗不确定性;
2、培养记录习惯:虽然常记录的习惯有些不方便也有些麻烦,但培养自己记录时间的习惯,将会是一个好的提升对时间感受力的办法,下一步行动:给自己做一张时间记录表;
3、多进行深度思考:在深度思考方面自己一直很欠缺,大多数情况只能从很表面的视角看自己的成长和看他人的作品。所以真的不应该着急求多,而是多花时间去琢磨思考优秀的作品好的点,自己可以学到的点有哪些,如何用到自己的作品制作中······。可能一开始自己很难想到真正的点上,那也可以从别人的分享中学习,总结别人的经验也是一种促进思考的方式。下一步行动:每天从优秀小伙伴的作品中找到一个闪光点,并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4、多与他人进行碰撞:习惯蒙头干,在社群里也很少参与互动,特别是需要深度一点思考的话题,自己常常躲在角落的状态,一方面自己确实没有比较成熟的想法,另一方面是担心自己表达不好或表达不清的时候显得很幼稚。但是越是躲避讨论以及和他人进行思想碰撞,自己在思考上就越容易妥协,停留在浅显的层面,同时那种有点低自尊的心理障碍就很难有机会去跨越。所以希望自己勇敢一点💪
最后的最后,用今天做的日签结尾,9月,重新出发✈️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21052/2a5761407771422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