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生态与大扶贫在贵州碰撞出什么火花
在2017年4月召开的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贵州正式将“大生态”列为继大扶贫、大数据之后的第三大战略行动。今后5年,贵州将继续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
作为中国首批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绿色发展唱响主旋律,依托生态优势,贵州又提出念好“山字经”,种出“摇钱树”,持续释放生态红利。大生态与大扶贫碰撞出了炫目的火花,2017年贵州脱贫攻坚再战再捷,全面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20万人。
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在2012年6月国务院扶贫办公布的全国连片特困地区分县名单中,贵州共有66个县分布在乌蒙山区、武陵山区和滇桂黔石漠化区3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资源条件差、发展底子薄、经济实力弱、人均收入低……作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积最大、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贵州是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善于“打硬仗”,5年时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7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0.6%,减贫、脱贫成效显著。
但是,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截至2016年底,贵州还有370多万农村人口生活在贫困中。可以说,贵州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
贵州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大扶贫战略成了根本途径!
何为大扶贫?就是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和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的大扶贫格局,争取国家和其他省(区、市)支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通过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全力、全面帮助本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增强发展能力,实现脱贫致富。
2016年11月1日,《贵州省大扶贫条例》正式实施,对扶贫重大问题从法律上予以规范,成为用法治方式推进扶贫工作的典范。
大扶贫战略中囊括了“精准识贫 一户一法”“精准施策 产业扶持”“精准管理 定点包干”和“异地搬迁扶贫”等脱贫方式,为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增加了更多砝码。
大生态助力大扶贫
面积16万平方公里的贵州,山地和丘陵占全省土地面积95.2%,且以喀斯特地貌为主,脆弱的生态一旦遭到破坏极难修复!
要帮助370多万农村人口拔掉穷根,平地少、多山和脆弱的生态是贵州必须直面的障碍。
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何把看似对立的两种选择合而为一?实施大生态战略,走绿色发展之路,就成了必然选择!
于是贵州提出,要深入推进大生态战略行动,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绿色家园、构建绿色制度、筑牢绿色屏障、培育绿色文化,让绿色红利惠及人民。
坚持绿色富省、绿色惠民,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近几年特别是去年以来,贵州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厚植发展生态经济优势,大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用切实有效的绿色化行动,发出大生态时代的“贵州好声音”。
在生态保护方面,通过广泛推行“河长制”、生态补偿机制,深入实施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让贵州的山更青、水更绿!
生态劣势变成优势后,贵州念好“山字经”,种出“摇钱树”,持续释放生态红利,实施了绿色经济倍增计划,加快发展技术含量高、就业容量大、环境质量优的绿色产业,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和服务,把巍巍青山变成富民的“绿色银行”,走出了一条速度快、质量高、百姓富、生态美的经济和生态“双赢”之路。
因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贵州2017年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7%,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5.3%,空气质量持续保持优良。
良好的生态,也为贵州的旅游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17年,全省旅游总人数7.4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40.0%;旅游总收入7116.81亿元,增长41.6%。
贵州的大生态与大扶贫,碰撞出了炫目的火花,二者同时发力,使得2017年贵州省脱贫攻坚再战再捷,全面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20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8%以内,赤水市成为贵州首个脱贫摘帽县,全省90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2300个贫困村退出。
2018年,贵州全省力争实现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20万以上,退出贫困县16个,贫困村2500个。相信在“大生态”的助力下,贵州的“大扶贫”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