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运营指标体系

2019-12-06  本文已影响0人  有机会一起种地OT

企业靠其业务活动来运转。在业务活动中,包含了众多的业务场景及相应的流程。在流程中,会产生多样的数据,流程之间的衔接伴随着数据的流动和转化。追踪和评价这些数据,是企业管理当中的重点。

指标是衡量业务的基础

指标,是用来衡量和评价业务的统计标准,是目标化的量化管理工具。

对指标的设计,要关注于数据的连续性、数据流动转换的规则。针对企业业务与流程的输入与输出的数据,围绕业务目标、规则与标准,使用公式进行设置、计算、评比与分析,来作为衡量业务的尺度。
其中包括效益、效率、满意度。

指标设计的原则

首先,好的指标一定是容易理解的。基于理解要便于比较,和指导现实。

指标应用原则

指标在用于衡量阻止单位和人员时,要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指标衡量的维度

影响事物的维度是复杂多样的,在分析事物时,也需要从不同的维度对事物进行识别。

在设计指标时,须将所有可能的维度总结起来。指标的计算是将不同维度汇聚起来的结果。

在不同的维度视角下,同一指标也呈现出不同的数据结果。进而可以利用维度钻研指标结果,观察数据随维度层次的变化呈现出的潜在规则。

维度与业务属性

指标的所体现的维度,也称作指标的业务属性。一个指标根据其涉及的维度,往往有多个业务属性。
将业务属性相关的指标汇总在一起,来观察指标的业务操作面。

原子粒度的指标

正如刚刚提到的,也指标往往涉及多个维度,具有多个业务属性。因此,指标往往可以拆解为更细粒度的原子层级的指标。它们体现出原始的业务本质,并可匹配到流程节点上。
如:指标A = 指标B/指标C,指标D = 指标E - 指标F 等等
这里的指标B\C\E\F都是更为原子级别的指标。它们之间进行叠加运算,构成了复合指标A\B。

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的运作

企业运营需要绩效管理与监控,而指标体系是绩效监控的核心。
根据计划制定规划与标准,对执行过程进行核查与分析,反过来改善或是固化之前的计划。

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企业战略规划是实现企业绩效管理的前提。所有的措施和评价都是围绕着战略目的而存在的。

通过解读与拆解战略目标,分析找出使企业成功的关键成功因素(CSF)。并确认这些关键因素围绕着哪些业务模块,通过关键绩效指标(KPI)落地。

透过指标体系,将战略目标自上而下地分解到基层部门,直达员工,形成以指标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

平衡计分卡

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成长与学习四个角度,寻求指标体系平衡。
财务是常用于绩效评估的传统指标,显示了最终运营结果。
客户角度以目标客户和目标市场为导向,专注于满足核心用户需求。
内部运营角度,在短期关注现有业务的改善,长期角度关注产品和而服务的革新。
学习与成长为其他三个方面提供了基础架构,是趋势获得卓越成果的动力。

这几个角度分别代表企业三个主要利益相关者:股东、顾客、员工。
每个角度的重要性,取决于角度的本身与指标的选择是否与公司战略相一致。
平衡记分卡的目的就是建立绩效管理系统,从而保证企业战略得到有效的执行。

总结

指标、数据、业务不可分。
指标需要聚焦于支撑公司运作的三大维度:效益、效率、满意度。
指标需要从公司愿景与战略的层面(目的)向下拆解,透过运营目标与计划(举措)落地为战术运作。在有操作层级运营支撑(绩效度量)。
指标体系需要顾全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