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上班这点事儿旅行·在路上

没有沙漠,绿洲便失去了意义

2017-02-17  本文已影响35人  海城贝壳
风沙里最坚强的勇士

文/海城贝壳

在二十三岁以前,我读了十七年书,从小就被家里教育,只有好好念书,将来才能有出息,于是为了出息,我坚持了十七年。

我不知道我这一辈子能够有几件事,能够坚持这么长时间,很庆幸从这样的漫长经历里,我学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才能有理由坚持到底。

多年的学习生涯以及我自己对“有出息”的定义,从来都是在办公室里,组一个团队,做出一些牛气冲天的产品,然后满足自己所有的小目标。能够自我满足,实现自我,顺带赚一些养家糊口的钱,人生就圆满了。

然而,在结束了漫长的学习生涯之后,事与愿违地踏入了从未在意识里出现过的行业,那就是“中国石油”。在我生长的那个地方,听爸爸说,那里有中海油,他们天天坐着直升飞机飞到海上,至于在哪里降落,爸爸也不知道,只是说“反正挺远的。”

刚参加工作那年,每次向朋友介绍,我在中石油旗下一家IT公司工作,大家都向我投于羡慕的目光。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中石油这样的企业,“工作清闲、工资高、福利好”,恨不得把所有羡慕嫉妒恨都砸到我头上。

其实那时候,我们项目组为了给一个井场安装摄像头,需要跑几十公里“村村通”;为了调节一个网桥信号,需要爬上三十米高的铁塔;为了给处理中心回传一段视频,需要在烈日下一待就是一天。那时候我们最怕台风,因为台风过后,我们需要对所有井场进行逐一排查,确保所有视频及网络通信正常。每次看到处理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我们安装的设备对井场情况进行远程监控,而不需要像我们一样在烈日下巡查,心中总是充满小小的成就感,至少,我们的工作不是没有意义。

所以每次小伙伴们羡慕我的工作清闲时,我只是默默地伸出本就黝黑的手臂,告诉他们“看,哥最近又黑了。”说完,便不再过多解释。

从我进入大学那年起,我接触到了具有丰富藏书的图书馆,真正拥有了一台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认识了一群喜欢写代码的同学,我梦想着要成为一名作家或者一名高级程序员,最后学习了网络工程,希望成为一名可以攻克各种系统的黑客。

结果,一切都没有想象的那么一帆风顺。我在石油行业里,越走越远。

之后,我加入了一家深入石油开采前线的环保企业,主要负责石油、天然气开采现场废弃泥浆无害化处理工作。我们的第一站,来到了远离家乡三千公里之外的内蒙古。这里没有《狼图腾》里描写的大草原和神圣的狼,车在高速上驰骋,放眼望去,公路两旁只看见沙漠,连绵不断,路尽了,沙还在。

从零开始加入一家企业,从零开始从事一个新行业,从零开始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我们都已经忘了当初有多困难,唯一知道的是,我们坚持到了现在,希望能够为石油环保行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现场”这个词,见得最多的,是在电视剧或电影里,比如“事故现场”、“案发现场”等。后来发现,这个词,在中石油这个行业里,普遍存在。这个地方,无处不在,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位置偏僻,环境恶劣,荒无人烟”。

为了能成功打下一口井,一个钻井队七八十人,加上附属服务单位几十人,上百人的作业队伍,需要在荒无人烟沙漠里一待就是好几个月。每一个现场,距离市区几十甚至上百公里,没有任何消遣娱乐。天气晴朗时,一群人坐在沙堆上看星星、聊天、听信号不稳定的收音机,便是最好的放松。沙漠里时常会刮起大风,一阵风吹过,所有人员都灰头土脸,如果足够“幸运“,饭点起大风,大家会免费加一道”硬菜“。

我曾经和现场一些钻井工人闲聊,他们告诉我,工作一年回家一两趟,有时候是没时间,有时候是舍不得花钱(车费太贵)。他们一般没有银行卡,工资卡都留家里人的,每个月的工资都会直接打到家里,自己只留一些烟钱。

我看着他们,本来鲜红的工作服,上一次井架,便成了浓墨色。但他们很少抱怨工作辛苦,他们心里只想着保证这口井安全顺利完成,能够早日出油、出气。一群群石油工人,就像伫立在广袤沙漠里高大的井架,守卫着这片土地。他们像一群敬业的护卫工,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护送这些埋在地层深处的能源,顺利送至千家万户。

没有人能够体会他们的苦,他们也不曾奢望别人会给他们回报,这就是石油行业的奉献精神,“我为祖国献石油“这样的口号,是真正从他们内心发出的呐喊。

石油人,就像沙漠里的绿洲,越艰苦,越坚韧,环境再恶劣,依然不放弃希望,默默坚持,为石油事业溅起宝石之花。绿洲,因为生长在沙漠才显得有意义,而这些沙漠红星,是这片土地上另一道靓丽的风景。

我不知道未来能有几件事让我像读书一样坚持十七年,相信不管遇到任何困难,我会像沙漠里的那些小草,再坚持一天,明天就会好起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