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变与不变-读渔家傲和如梦令

2019-12-26  本文已影响0人  刘蛋蛋_487b

     

李清照的变与不变-读渔家傲和如梦令

部编教材总是可以给我很多惊喜。八上最后一篇课文是《诗词五首》,其中收录了李清照的《渔家傲》,而课外延伸阅读又补充了一首《如梦令》。这让我想起了高中教材中《李清照词两首》的编辑组合。于是,我将两首词放到了一起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比较阅读。在比较阅读中让学生去初步地探讨一下李清照前后期的“变”与“不变”。

      《渔家傲》这首词是记梦之作。词人在经历了人世的沧桑变故之后,只能将期待寄托在美好的梦境中。天帝在梦中“殷勤”询问,让人心生悲凉,难道真的只有在梦境中才有人如此关切她了吗?一代才女,曾经如此幸福天真的少女,今日却只能在梦中被人关切,这是何等的悲凉。空有女儿身,徒有一身才华,可是身不逢时,值此国难之时,一切都是如此地无力。如果是此时的梦境是虚幻的,那前半生的幸福对于李易安是不是更加的虚幻呢?

        如果是普通女子也许就此妥协于命运了,可是她是李易安啊,她有她的不变,就是那份不让须眉的豪情壮志。这份豪情和潇洒,不可抑制地会在她的词作中出现。如果说《如梦令》中那份独自寻乐,沉醉美景,饮酒为乐的豪情潇洒是青春时的李易安,那《渔家傲》里“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情依然是她不灭的热情。这与李白当年吟诵的“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何其相似。学生在读完两首之后总结说,不变的是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变的是那种豪放的性格。对于初次接触李易安的学生们来说,能够认识到诗人是用诗意的语言抒写她的人生感悟,我想这就算是一点点收获了。李易安的故事很长,可是他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比较阅读去认识一个跳出了死板的人物介绍的李清照,对于一个老师,也是一种快乐。

      趁热打铁,为了让李易安的形象更加地丰满,也为了契合本单元的主题“人的品格和志趣”我还想补充一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这一份豪气是她骨子里就具有的,从来就没有磨灭掉。这一份凌然风骨更是这样一个乱世中的弱女子所独具的。我问学生,读了这些句子你们觉得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学生回答:有柔有刚,既柔情又坚强。多好的概括啊!做一个女子不就是应该这样刚柔并济吗?既有女子的柔美,又能在国难当头之时明白事理,面对生活毫不畏惧,始终不放弃对美好的追求,始终有一份文人的担当。问世间,不论男女,能有几人能如此有担当有豪情。

     

附上学生的作业几则:

我要赞美李清照。赞美她永恒不变的内心。《如梦令》中的她调皮活泼又豪放。虽然《渔家傲》中的她已没有年轻时的气息了,但也不难看出她的豪放。我要赞美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靖康之变,让历史发生了改变,也改变了她的命运。但是她说,她在梦中回到了原来的仙境般的生活,看到了日出。她不甘于现状,想追求美好的生活。我要赞美她远大的抱负。当时的社会或许并不开明,可是她却想像鹏鸟一样展翅高飞。一个弱女子在人生暮年竟还有这样的抱负,可惜她生不逢时。如果她的理想也能展翅高飞,那飞过的天空也会因她而不平凡。——张同学

我想对李清照说:在你豆蔻年华之时,你是家人手中的明珠,是世人羡慕的大家闺秀,对美好未来充满无限遐想的花期女子。你那句“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正好诠释了你豪放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这也是在战争爆发前,对你美好生活的概况。但美好总是短暂,战火的硝烟四处弥漫,人们流离失所,你也不能幸免。“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你对现实的不满,对突发的战争的无力。而后一句“九万里风鹏正举。”表现了你的壮志豪情,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你从无忧无虑变到沉郁,你内心的悲痛无人知晓。但你没有因此而消沉,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没有改变。我敬佩你至始至终的毅力,你称得上刚柔并济的女中豪杰。——许同学

我们读的人物形象肯定不够完整,也有很多偏颇的地方,但是我觉得,学生能够尽量进行“素读”诗词,读出自己的感受,在诗歌中认识一位诗人,能够与她或者他产生一定的心灵的契合,这就是一件好事。等他们阅历多了,以后文学修养提高了,肯定还能够读出更多的内容,认识能够更加的全面深刻。而我能够做的就是在他们的心中先种下一颗种子。

李清照的变与不变-读渔家傲和如梦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