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行为学-读书笔记(一)
最近在看怪诞行为学,作者通过一系列实验来解答了传统经济学理论中无法解释的一些现象,如:
一个青年人原本希望三年内年薪能达到10万元,结果三年内年薪达到了30万,而当他知道他的同学年薪为31万时,为什么又对自己的年薪不满意了?
一种无人过问的黑珍珠为什么与其他价格高昂的珠宝放在一起时,身价高出数十倍?
人们为什么愿意接受对自己毫无用处的赠品,甚至为此花很大力气去疯抢或者排队?
为什么人们对义务干活帮助他人感到很高兴,而干活挣钱反而不高兴?
为什么性兴奋时会选择一些极危险的行为?
为什么我们总是“言而无信”,做不到许多该做或承诺要做的事情?
为什么我们会高估自己?
为什么面临多种选择时,我们反而会迷失主要目标?
行为经济学正是要解释这些问题的。行为经济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人的行为,是心理学与经济学的结合。它对人类各种行为的解释比传统经济学更微妙、更复杂,也更现实。
还没看完,看到了几个效应,先记录一下。
“幼鹅效应”与锚定
数十年前,自然学家康拉德·洛伦茨发现刚出壳的幼鹅会深深依赖它们第一眼看到的生物(一般是母鹅)。洛伦茨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他无意中被刚出壳的幼鹅们第一眼看到,它们从此就一直紧跟着他直到长大。由此,洛伦茨证明了幼鹅不仅根据它们出生时的初次发现来作决定,而且决定一经形成,就坚持不变。洛伦茨把这一自然现象称做“印记”。
这种印记对人类也会起作用,我们一旦以某一价格买了某一产品,我们也就为这一价格所“锚定”。那个价格(行为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锚”或“锚定”)对我们此后购买这一产品的出价意愿会产生长期影响。生活中大多数物品都有对应的价格,我们在网上看到的手机、电器和化妆品等都标有对应的价格。但是价格标签本身并不是锚。只有我们在使用特定的价格购买这些产品时才会成为锚,这就是印记的形成。从此以后,我们愿意接受的一系列价格——都会参照原先的锚来决定。因此,第一个锚不仅影响我们当时的购买决定,而且影响后来的许多决定。比如你花5000块买了个1亿像素的手机,后面你再买或者跟别人谈论高像素手机时,都会不自觉拿它进行对比。
过去我们遇到的任意的锚在形成初次决定之后仍会长久存在,伴随我们左右。
“羊群效应
你是不是有过以下经历:
你走过一家餐馆,看到有两个人在那里排队等候,你心想:“有人在排队,这家餐馆一定不错”。于是你也在后面排上了。又过来一个人,他看到三个人在排队就想,“这家餐馆一定很棒”,于是也加入到队列中。又来了一些人,他们也是如此。这种行为叫做“羊群效应”。
一句话总结就是:基于其他人的行为来推断某事物的好坏,以决定我们是否仿效。
还有另外一种羊群效应叫:自我羊群效应,就是说我们基于自己先前的行为而推想某事物好或不好。
举个例子:
假如你是一个跑步爱好者,你之前一直穿lining的跑鞋,直到有一天你路过了亚瑟士的鞋店,你透过橱窗看了一眼,走了进去,你被鞋子的价格下了一跳。不过既然来了,你也会感到好奇:他家鞋子到底好在哪里?于是你做出了一个举动:买了一双入门跑鞋。
等下次你买鞋子路过亚瑟士时,你会再进去吗?理想的决定过程应该是比较两款鞋的质量和价格,当然还有再往前走几个街区到lining点的成本。也许这种计算过于复杂——于是你采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我已经穿过亚瑟士的鞋子,质量不错,我很喜欢”于是,你又走进去买了一双入门款。
此时,你已经排在第二了,你排在了自己的后面。一段时间以后当你再次路过,你还是基于上次的思考购买同款,随着时间推移,你多次出入亚瑟士,一次比一次强烈的感觉到你购买是因为你的喜欢和信赖,所以你把购买lining跑鞋的习惯改成了购买亚瑟士。
到这里还没结束,你一次次的购买后,抬高了自己的消费水平,其他的变化就简单了,你会从最开始购买500的入门款,到购买800的中端款,到最后购买1000+的专业款,即使你不清楚自己是如何到达这一价格等级的,但你确实已经加入了自己的羊群。
最初的锚会对人产生长期的影响,但是锚不是一成不变,我们可能会在时间的推移中转换新的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