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
孤独是一种经验,每个人都会有。它的感受就是相异,相异于周围的人或者事物。有肉体上的孤独,就是一个人独处。也有人群中的孤独,就是某种无法沟通和交流、不被认可的感受。
孤独的程度有深有浅,极端的情况下可置人于死地。因此孤独作为一种社会的惩罚手段古已有之,并沿用至今,像开除党籍、国籍(驱逐出境)、 隔离、囚禁、流放充军等等。其目的就是将个人从他熟悉且十分必需的环境、组织、地区和文化中剥离出来,裸露在陌生虚无的境况中。
人是社会动物,生活在特定的关系网中。他古老的灵魂早已习惯于此,脱离集体、他人、具体的社会关系他将无法生存。
萨特的名言 :他人是地狱。在某种情况下这是对的,但就人的本性而言,他人不仅不是地狱,而且是生存的基本保证,就像空气、水和食物。
社会有其主流生活,从中脱离并非是脱离集体。在所谓边缘的生活中人们依偎得更紧,组成各种各样的小圈子、小团体,就是为了保有这必需的空气、水和食物。真正“脱轨”的边缘人物是有的,他们或流落至荒山野岭,或待在疯人院中,或终身锁闭于一室。他们的孤独可能达到某种极端的非人程度,成为严格定义上的行尸走肉。
然而孤独并不总是强制性的。
有某种为了生存或扩张的需要进行的自愿的孤独,如移民和旅居国外的人士。语言不通、缺乏保障、诸事艰难、难以融入当地的社会,加上乡愁,使他们的灵魂饱受孤独之苦。小团体、小圈子、小社会的建立是补救之道。此外,这种自愿的孤独者还有其信念的支撑,可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得到身处社会的认可,发财甚至进入上层阶级。对他们而言,孤独是暂时的、可以忍耐的。但真正实现其梦想,非得脱胎换骨不可。实际上,所有离乡背井外出闯荡生活的人都会体会到类似的孤独之苦,哪怕是在国内。但就其程度和伤害性而言应该轻微得多。
脱离一种集体、一种关系而进入另一种,在完全进入以前,孤独是不可避免的感受。直到真正融入之后,我们称之为适应过程。就是在新的集体或关系中寻求认同,其方式无非是改变自己,以满足他人的要求。
寻求认同就是克服孤独之道,变化是关键。
但人的生理阶段不同,改变的可能性和幅度因此各异。所以孤独之于老人是更加致命的,无论是家庭的破裂还是远走他乡,或是社会地位的沦落,对他们来说意味着生活的结束,绝非一个新的开始。老人的自卑是触目惊心的,因为意识到根本的不可逆转的孤独即将来临,这孤独就是死亡。
尹丽川说得好 :每人死的时候都是孤独的,都是一个人(大意如此)。我以为,除非是传说中的圣人或觉悟者,对这根本性的孤独无人不怕得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