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写作之路

80后养鸡人

2020-04-21  本文已影响0人  五木生

80后的农村人不太看得起石匠、木匠之类的工作,也不愿在家稼穑,弄桑。唯一的奔头就是:进厂子。

常有乡亲拿着家人从厂里寄回来的相片,稀罕得不得了,到处给人传看。

众人争相目睹,看着里面的人身着艳丽,满脸幸福,身旁的高楼大厦连相片都装不下,啧啧声不绝。

村里的年轻人都向往着相片里的生活,托关系,找熟人,前赴后继的奔向外地。

去年春节,张哥与我谈起,说不准备出去了,打算回老家养鸡。

“养鸡?”我甚感惊讶。

“嗯,”张哥向我点点头,“我二十岁去到深圳,在那工厂呆了15年,腻了!”

他的脸像愁云笼罩一般,阴气沉沉的,眼里如一潭死水,浑浊不堪。可能很少笑的原因,法令纹显得又深又长。

“可以做点其它的呀。”我也说不上养鸡哪里不好,觉得那是老年人干的事吧。

“其它能干啥呀?”他茫然若失地望着远方。

随后又说:“我其实也打算开个面馆或者开个洗车场,但成本高了,不敢冒险。养鸡我还是研究了一下的,就算亏也亏不到哪儿去。”

“你有经验吗?你的鸡有优势吗?销路想好了吗?”我还是想让他多考虑一下再做决定。

“这些都简单,经验可以网上查;我养的是土鸡,还是有优势的;至于销路,那是水到渠成的事。”

他顿了一下,“也不可能一直在工厂,反正是要回来的!”

也是,我也在工厂带过一年时间,整天两点一线,像与世隔绝一般,那是一个磨灭人毅力最好的地方。他居然一下呆了15年。我心想着,便不再劝说。

没几天,他就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带着他幺爸一起回老家搭鸡棚去了。

张哥的老家离镇上几十公里路,穷乡僻壤,还好是通了公路的。

空闲时间,他也在网上查养鸡之道,别人的致富经。听说李家村有一个搞养殖的基地,他也隔三岔五的跑去学习经验,后来就从老板那里买了3000只雏鸡回来。

就等鸡长大了。

有次我打算去他那里看看情况,他喊我帮他买一把刀。老家一个人都没有,晚上撒泡尿都怕,有把刀在身能壮壮胆。

我开着车,越过几座大山,一路杳无人烟,断井颓垣。以前的畎亩良田杂草丛生,都冒到人头顶那么高了。

鸡棚就在他家屋前的空地上,几根木柱,四周围着蛇皮布,顶上扔些枯枝烂叶,由于是个斜坡,应该费了些力气才搭建好。

屋旁矗立着一根几米高的竹竿,上面插着一个稻草人,还套上了他以前的旧衣服,有风的时候左右摇摆不定,初看时吓得我发怵。

张哥说这样更逼真一点,能压压惊,你带刀来了,我过会就把它取了,夜里是有点瘆人。

张哥搬来玉米袋子,用撮箕撮出一盆玉米粒放在门前,拿出一个小音箱,音乐响起——是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结尾曲!

在四周觅食的小鸡仔听到歌声,趋之若鹜,钵盆瞬间被围得里外三层。

他点燃一颗烟,望着活蹦乱跳的小鸡仔,静静地说着:“白天其实挺好的,空气比深圳好多了。常会想起以前耕地、收麦的热闹景象,地里庄稼绿油油得,不像现在,连路都长满草了。”

他略有叹气:“这里网络信号不好,晚上七点就上床了,早晨5点就醒了。这段时间最难熬,蚊虫还多,手膀子现在还有几个红疙瘩呢!”

说完,他就捞起袖子给我看了看,嘴角向下咧开,算是笑了笑。

晌午,我和张哥亲自下厨做饭,说是下厨,其实就只有红薯和一些青菜。

他过两三天都会回家一趟,带些粮食上来。他说不敢离开久了,每次离开都有小鸡仔不见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被老鹰什么的吃掉了。

虽然清灰冷灶,但屋里摆上些锅碗瓢盆,瓜果蔬菜,又有了一丝生机。

就这样,我架柴,他炒菜,深山野墺升起了缕缕白烟。

可能清汤寡水惯了,张哥比以前更加消瘦,脸也呈蜡黄色,但眼帘深处似有曚昽一束光,时隐时现。

饭后,我和张哥坐在屋旁的空地上闲聊。

“你咋不早点从工厂出来?”

“哼,都是命!”他冷笑一声。

只一年光景,我听说张哥没养鸡了。那些鸡都卖给他亲戚了。

我打电话问张哥,他说还是打算回厂里去,生活踏实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