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

期末复习宝典

2021-01-14  本文已影响0人  陈夫子的碎碎念

一、古诗文默写(细心、检查)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首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颔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颈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尾联)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6、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7、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8、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9、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0、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1、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5、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的关系)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虚心学习,改正缺点)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珍惜时间)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坚定志向、矢志不渝)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相关成语:不亦乐乎、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逝者如斯、博学笃志、三十而立

17、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二、易错字、音(认真、纠错)

酝酿 沐浴 攲斜 憔悴 看护 慷慨 徘徊 抽噎 菡萏 匿笑 瘫痪 贮蓄 嘹亮 着落 恍惚 分歧 诀别 鄙薄 粗犷 侍弄 霎时 确凿 蝉蜕 宿儒 热忱 晕眩 干涸 怂恿 缥缈 狭隘 坍塌 溜达 怅然 勋章 滑稽 蜷伏 殉职 掺和 静谧 棱镜 迷惘 狡黠 黄晕 窠巢 高邈 莅临 虐待 称职 秕谷 余晖 头衔 贪婪 庇护 御聘 莽莽榛榛  人声鼎沸 神采奕奕 大相径庭 饥肠辘辘 随声附和 沉默寡言 咄咄逼人 刨根问底 骇人听闻 拈轻怕重 畏罪潜逃 混为一谈 各得其所 怪诞不经 疲倦不堪 美不胜收 截然不同 众目睽睽 见异思迁

三、课文重难点(方法、记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赏析: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描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罗万象的壮阔气势,创造出一种极其开阔苍茫的意境,表达了自己博大的胸襟和宏伟的抱负。

2、“杨花落尽子规啼”赏析:

“杨花”漂泊不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带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叫声悲哀凄惨,暗写诗人的悲痛之情。诗人选取“杨花”“子规”,渲染了伤感的氛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赏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明月有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赏析:“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赏析:“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宽阔了;“悬”描绘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的景象。颔联表现出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赏析:“生”“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富有动感和情趣,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乐观向上的感情。

6、“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赏析: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诗人借雁为自己传递家书,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之情。

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赏析:此句为全篇主旨,卒章显志,表现了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凄苦之情。

8、“未若柳絮因风起”好在哪儿: 把雪比作柳絮,柳絮随风飘舞具有动态感和美感,营造了一种轻盈缥缈的意境美,风趣灵动,有春天的生机,富有诗意。

四、重点翻译(注意18课全文翻译和22课《穿》和《杞》)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而陷入困境之中。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几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来跟从,针对他的缺点加以改正。

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逝去的一切就像这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6、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的志气不能被改变。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既要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又要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发生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8、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不淡泊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专一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10、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学有所成。

1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1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品行,用屏除杂念和干扰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五、文学常识(掌握)

1、孙犁:“荷花淀派”创始人,作品集《白洋淀纪事》,代表作《荷花淀》《芦花荡》。

2、沈从文:1934年创作散文集《湘行散记》,代表作《边城》《长河》。

3、屠格涅夫:俄国作家《猎人笔记》;李汝珍:《镜花缘》(于社会制度,亦有不平。鲁迅语)

4、敬谦辞:“家大,舍小,令外人”谦辞有“小、拙、鄙、寒”等,敬辞有“贵、大、高、拜、惠”等。

5、与交友有关的成语:管鲍之交、志同道合、生死之交、情同手足、义结金兰、莫逆之交、高山流水

6、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名著导读(熟记)

《朝花夕拾》主要篇目:《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1、主要人物:阿长(善良、迷信、唠叨)、寿镜吾先生(方正、质朴、严而不厉)、父亲(专制、不顾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爱孩子、望子成龙)、藤野先生(最感激、严谨、正直、没有民族偏见)、

衍太太(自私自利、奸诈、心眼坏)、范爱农(倔强耿直、觉醒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

2、温馨的回忆: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草地上捕鸟的情景。

②《五猖会》写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享受游戏的快乐。

③《无常》写无常看到一位母亲在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的儿子还魂半刻。

3、理性的批判: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老师不回答“我”关于“怪哉虫”的问题。 ②《五猖会》写去迎神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 ③《无常》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讽刺。

《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①孙悟空:桀骜不驯、勇敢机智、神通广大、具有反叛精神;(孙行者)

②唐僧:诚实善良、意志坚定、慈悲为怀、迂腐懦弱;(唐三藏)

③沙僧:吃苦耐劳、忠厚老实、没有主见;(沙悟净)

④猪八戒:淳朴憨厚、战斗勇猛、好吃懒做、爱搬弄是非。(猪悟能)

七、阅读技巧(规律、灵活)

1、修辞角度(常见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引用、反复、想象、联想、对比等)

答题规律: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2、描写角度(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环境描写等)

答题规律:运用了……描写,生动地写出(烘托了)了……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3、标题作用:

    ①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揭示文章的写作对象;③概括文章的写作内容;④全文的线索

5、中间句子作用:过渡句,承上启下

6、结尾作用:①总结全文;②首尾呼应;③卒章显志,点明主旨;④强化情感,升华主题;

7、文章的表现手法:

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托物喻人)、借事喻理、借景抒情、夸张、想象、联想、象征、对比和衬托

8、阅读理解三步走:

①至少两遍,先速读,再结合题目精读。

②运用答题规律答题,答题要有条理。

③概括主要内容的题目尽量简洁,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开放性的题目一定要看分答题,尽量多写。

八、作文秘籍:字数达标、书面美观、三位一体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