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哲学”

2021-02-05  本文已影响0人  扬弃的笔记本
2.jpg

另一种“哲学”

今晚没有康德、黑格尔、马克思,我们来聊聊另一种“哲学”

这一年多来,我没怎么看哲学;这半年多来,我没怎么写文章。原因是我在经历人生的转折期,比较的繁忙,生活的画风突然更加地“现实主义”了,真正的哲学就真的被我束之高阁了。过去我总是批判把哲学束之高阁、脱离群众的局面,但现在看来是应了那句话:我们都慢慢活成了自己讨厌的人。说得哲学一点,就是走到对立面了。

但应该有两年的时间来,我探索了我一直以来都意识到其存在的另一种“哲学”。我想在今晚和大家分享。

这种“哲学”只能说是一种哲思。它没有完整的体现,严格的前提批判,自洽的逻辑。也无法从文字准确地区理解,每个人的理解程度会有很大的差别,以至于要用“悟”去形容这种认识。但是它对生活却是非常实用的。这就是“生活的哲学”,或者说,为人处世的哲思 or 混社会の心法

请容我先直入主题,分享四个让我最有感悟的“混社会の心法”:

1. “修炼、渡劫”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有遇到困境、挫折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也许会失落、焦虑,甚至对所面临的事情产生持续的悲观看法。

身边的朋友也许会跟你说:“乐观一点吧,事情会慢慢好起来的,不会一直都那么不顺利的。”——谁不知道要乐观点呢?可是现在就是困境中,没有希望,怎么乐观?劝难过的人不要难过,劝伤心的人不要伤心,劝失落的人不要失落,其实当事人都知道看开点是好的,但是怎么看开才是关键。

其实,我所发现的能够遇事不慌,做到面对困境和挫折都“看开一点”的角度是——从修炼和渡劫的角度看待困境

此话怎讲?我们不能遇到困境的时候,总是自怨自艾,抱怨自己倒霉,抱怨命运的不公,这当中固然有这样的因素,可是夸大和只记得抱怨这个因素,有什么用呢?大部分人是通过这样的行为,来向别人诉苦,来寻求别人的安慰,让人家觉得你不是能力不行,让大家知道你面临的是“地狱级难度”。又或者是一堆面临共同困境的人,在那里互吐苦水,抱怨生活的黑暗和辛酸,以抱团取暖,知道大家都惨,那我就没那么惨了。这是庸人的做法。

在没有实际解决办法的时候,不妨试一下以这样的心态去看待困境:

每一次困境,如果我们把它看做倒霉,那我们只是个靠熬过去的倒霉蛋,甚至一次就消沉了,没熬过去了。但如果我们把它看成是一场修炼,并且思考这场修炼,在我们渡过去以后,能够给我们自身增长哪方面的能力或者心智。以一种修炼自身能力的目的,去寻找解决方法,去渡劫。俗话又说,“置诸死地而后生”“凤凰涅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这些都是从修炼的角度去看到困局的名句。从哲学上来讲,也就是记得我们还要从“非对象化”的过程去认识。

做到这样的心境,我们害怕什么困局呢?必须百折不挠、拥有强大的意志力,才能去做成一些事业,这种素质也是革命家人格的基础。革命家善于从每一个困境中,看到困境对组织、对军队、对群众的教育和锤炼,我们也要看到困境对我们自身的锤炼。心态决定命运。是百炼成钢,还是烂泥扶不上墙,刚开始的区别只在于你到底把每次的困境看成修炼,还是只是看成倒霉。看成倒霉,老是倒霉;看成修炼,百炼成钢。

大丈夫一生要经过困难磨练共多少
大丈夫一生要几次落魄失望与心焦
冷雨狂风历尽人更光耀
立地顶天汉子心里磊落永不折腰
——黄霑写过一首歌,叫《大丈夫》,歌词只有五句,写得特别好

2. 沉默是金

过去我非常讨厌沉默是金这个看法,因为过去觉得,不去表达,何来社会进步?不去表达,何以让自己得到别人的理解?

现在我非常认同沉默是金,但也是有一定的前提的

先从小说起。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我们都要表达和倾听。我们遇到的人一般有三种情况:

  1. 觉得他的认知是在我们之下的人;
  2. 觉得他的认知是在我们之上的人;
  3. 觉得他的认知和我们差不多的人。

面对这三种人,我们都有三种选择:

  1. 多表达;
  2. 多倾听;
  3. 表达和倾听各占一半,有来有往。
    面对这三种人,大家分别会作出怎么选择呢?可以想想你平时是怎么做的,再看下去。

先抽象掉道德的考虑(即不考虑助人为乐、自己学到的要教别人等),仅从“理性人”的假设去分析最符合自己的利益的做法,我的建议是:

  1. 面对我们觉得他的认知是在我们之下的人,多点倾听;
  2. 面对我们觉得他的认知是在我们之上的人,多点倾听;
  3. 面对我们觉得他的认知和我们差不多的人,表达和倾听各占一半,有来有往。

也许部分读者此时此刻会纳闷,为什么呢?难道我们面对认知在我们之下的人,我们还要听他的吗?还是仅从“理性人”的角度来看,鄙人愚见如下:

  1. 既然我们总有某时某刻不得不和我们觉得其认知是在我们之下的人相处,那我们还要一个劲儿地向他输出我们更高一层的认知吗?这样我们没有一点好处。其次,我们觉得对方的认知不如自己,那是一种自大的看法。万一对方是认知在我们之上的人,而以我们的认知没有判断出来呢?万一对方也只是同样在沉默是金、隐藏实力呢?即使不是,那对方身上就没有哪怕一丁点比我们优秀的,一丁点知道的比我们多的地方吗?——所以我们怎么把利益最大化?去发问、去倾听,套出对方最聪明的地方,去吸收去学习;套出对方掌握得比我们多的资讯,去了解。哪怕我们坐着出租车、吃着街边摊,面对的司机和老板可能是低学历的油腻大叔,要么我们什么都不说,要说就让大叔说,去问他,去了解他的生活,他可以把一个群体最真实的面貌告诉你,甚至最后你会发现一个市场。每个人总有闪光的地方,去吸取那里的能量吧,即使当你跟你认为在你认知之下的人相处时,也不必那么骄傲,毫无好处,尊重他把,三人行必有我师,况且知识分子更要接受工农改造不是么?就算是面对学生、小朋友,也有大把可以学习、了解之处。
  2. 面对认知在我们之上的人,多点倾听,我想是每个人都懂的道理。结识杰出的人,并学习他的有点,甚至有幸得到他指点迷津,那可是成功的捷径。我想这里大家都会这么认为的。当然这种情况下,对于对方来说,他所面对的局面,就反过来了,就是第一种局面了,“他面对着他觉得的认知在他之下的人”,他也会沉默是金,要么懒得跟你说,要么听你说,总之很有可能不想跟你说太多。所以,这更让我们懂得,有人愿意教你、提醒你、帮你出谋划策,那可是一个多么好的人。从利益上,他是几乎是毫无动机的,动机只能在品德上。所以自己学到的,愿意去教别人,是一种品德;愿意提携后辈是一种品德;耐心对待学生,是一种师德。做这样的人,是有品德的人。但切忌勿好为人师了,凡事过度了,都没好处。
  3. 面对我们觉得他的认知和我们差不多的人,其实仍然可以多点倾听。但如果大家相互感兴趣,或者甚至有共同的兴趣,那可谓是遇得知音了。知音难觅呀,大家多聊聊吧。

于哲学、政治、历史话题,其实我过去也很喜欢到处和人表达我的观点。但久而久之就会发现,对不懂的人士对牛弹琴,甚至个别还会给你烂泥扶不上墙的感觉;对认知在你之上的人,能多问多听,实则是一大乐事;对知音,有来有往,又是一大乐事。

表达这些观点和知识,就像是一场输出。如果我们总在输出,没有输入别人的见解和精华,那我们其实是闭塞的。就行能量一直在输出,却没有输入。一直输出,会让我感到能量耗散,最后走到了对立面,竟不想多言,深感知音难觅。

但写文章是个例外。写给关注自己的人看,得到回应,是一种荣幸。写文章能让原本散落好脑海里的思想,借助构思文章的过程,使思想得到构建,让思想更体系化、更清晰、更有逻辑。

建立事业,团队合作,也是一个例外。如果在打拼事业的团队里,总有故意“沉默是金”的人,也总有滔滔不绝有他说没你说的人,无论是领导还是下属,我都觉得这个团队是不健康的。很可能是“怪怀鬼胎”,无意于统一的目标,没有找到满足各个人的最大公因数、团结的枢纽。这我认为是领导的锅。

是非有公理 慎言莫冒犯别人
遇上冷风雨休太认真
自信满心里 休理会讽刺与质问
笑骂由人 洒脱地做人
少年人 洒脱地做人
继续行 洒脱地做人
——《沉默是金》

3. 舍得

舍得,舍得,须知有舍才有得。

过去我不懂得舍,总是觉得我都能得,以为只要找到有效的方法,就如找到四两拨千斤的杠杆,花点小力气,便把所有都做好,应收尽收。

除非你已经找到,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可以找到。不然消耗的,只会是你的身体和精力,甚至让“短板”消耗了“长板”的机会。如果你天赋异禀那又另说,或有很富的家庭,或有很超越常人的智力或者体力。

如果没有资本的原始积累,那么就从长板原理做起,从差异化做起。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聚焦自己所擅长的,争取先获得第一桶金。

这个过程就很需要先舍弃,而后才是获得。拿出魄力,快刀斩乱麻地砍掉一切拖累你发挥你的长板的事务和想法,甚至一些其他事情是已经有所积累,甚至人人都在走的一条明道,一旦发现不适合自己,不是自己的战场,必须快刀斩乱麻。舍得需要勇气。历史上的伟人,虽天资聪颖超越常人,但在给人类作出伟大贡献的过程中,也牺牲了很多,牺牲了娱乐、家庭、爱情、身体……普通人无法成为伟人,除了缺少天资和机遇,还欠缺舍得的魄力和勇气。而另一反面,有的人只是求得了财和权,日进斗金平步青云,也可能是放弃了对爱情的追求,而后成功后,又以手上的资源,动用各种龌龊的手段去补足年轻时候的遗憾,最后爆出丑闻、身败名裂者,不在少数。

如果想要鱼和熊掌都兼得,请给出让自己合理的“解”,能够让自己确信,你能把所有的“方程”都解掉。不然就像金融投资的组合那样,既想要高风险高收益的激进资产,又想要低风险低收益的稳健资产,到最后组合出来的,要么偏向一个极端,要么是一个及其平庸没有特点的组合,两者兼备是不可能的。还是要规划清楚自己手头上可动用的资源。哪些可以showhand,哪些要求稳。

又有喜又有愁
就算分不清欢笑悲忧
仍愿翻百千浪
在我心中起伏够
——《上海滩》

以后会继续努力地和大家分享一些读书笔记,分享哲学、经济学。但一些politics的内容,包括过去帮我带来最多阅读量的“小黑屋”里面的几篇文章,恐怕我都要删掉了。小黑屋和大家相见是缘分,人生何处不相逢。哈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